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浅(清淺)  拼音:qīng qiǎn
1.水流清澄而不深。《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2.清楚浅白。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宋豫章太守谢瞻宋仆射谢混宋太尉袁淑宋徵君王微宋征虏将军王僧达》:「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3.代指银河。唐。李白。游泰山诗六首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唐。孟郊 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漢語大詞典》:初浅(初淺)
犹浅显。 马南邨 《燕山夜话·青山不改》:“它所阐述的植树的道理非常重要,却又是最初浅的。”
分類:浅显
《國語辭典》:指掌  拼音:zhǐ zhǎng
用手指指著手掌的纹理给人看。语本《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比喻很容易做到的事。《晋书。卷二。文帝纪》:「取蜀如指掌,而众人皆言不可,唯会与吾意同。」唐。白行简《李娃传》:「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也用来比喻极容易明白了解的事。如:「明如指掌」、「瞭如指掌」。
《國語辭典》:浅近(淺近)  拼音:qiǎn jìn
1.浅白明显,不深奥。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红楼梦》第二回:「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2.不幽深,不隐密。《宋书。卷九一。孝义传。张进之传》:「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3.浅薄鄙陋。《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臣闻少师乃浅近之徒,以谀得宠。」
《漢語大詞典》:浅白(淺白)
浅显明白。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三讲:“其实我们每天所靠来养生活的粮食,分类说起来,最重要的有四种。第一种是吃空气。浅白言之,就是吃风。” 程贤章 《蹲点记》:“而今一听 严明 说得又浅白,又通俗,禁不住齐声赞叹。”
《國語辭典》:下乘  拼音:xià shèng
1.劣马。《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2.泛称一切下等者。唐。韩愈〈为人求荐书〉:「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譬诸画家,无胸中丘壑,以稿本临模,终是下乘。」
《國語辭典》:夷易  拼音:yí yì
平易、简单。《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鸿易丰也。」
《國語辭典》:浅露(淺露)  拼音:qiǎn lù
1.浅显。汉。王充《论衡。超奇》:「若夫陆贾、董仲舒,论说世事,由意而出,无假取于外,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
2.不婉转含蓄。如:「你的措辞刻薄浅露,难怪会得罪人。」
《國語辭典》:粗浅(粗淺)  拼音:cū qiǎn
浅易、不深奥。《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此尚是粗浅的比方,不甚的确。」《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又亏得结交了一位学堂出身的张秀才,拾得些粗浅的格致旧说,晓得了几个新名词,才能不露马脚。」
《國語辭典》:俗谚(俗諺)  拼音:sú yàn
民间流传,有较固定句型的格言式短句。如:「俗谚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为人处世的指南。」
《國語辭典》:浅易(淺易)  拼音:qiǎn yì
浅显容易。如:「这篇英文报告浅易好懂,阅读上应无困难。」
分類:浅显平易
《漢語大詞典》:显文(顯文)
指浅显明白的文章。 汉 王充 论衡·书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
《漢語大詞典》:轻虚(輕虚)
(1).轻而不实。 晋 陆机 《浮云赋》:“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乌贼鱼﹝集解﹞引 苏颂 曰:“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於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状如小舟形,轻虚而白。”
(2).犹平易,浅显。用于形容语言文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然 韩 柳 犹用奇字重字, 欧 苏 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國語辭典》:童话(童話)  拼音:tóng huà
为儿童编写的故事,适于儿童心理与兴趣,行文浅易,多叙述神奇美妙的故事,启发儿童的心智,增加幻想的空间。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漢語大詞典》:浅俚(淺俚)
浅显粗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 宋 人赞 坡 ‘嘻笑怒駡,皆成文章’,岂笔之於书,浅俚若是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然观教会中所刊《新》《旧约》等书,其假託附会,故神其説,虽 中国 之小説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尚不至如此浅俚也。”
分類:浅显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