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治  拼音:bù zhì
1.无法挽救。如:「病重不治」。
2.不研究、不专研。《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3.不整理。《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國語辭典》:荒芜(荒蕪)  拼音:huāng wú
土地因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西游记》第一回:「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
《國語辭典》:大荒  拼音:dà huāng
1.荒废不治。《荀子。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唐。杨倞。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
2.大凶年、大饥荒。《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大礼,则令邦国移民通财。」《国语。吴语》:「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
3.荒远之处。《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三国魏。曹植〈七启〉:「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
《國語辭典》:不理  拼音:bù lǐ
1.不理会。《红楼梦》第六○回:「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时祗因三个高徒、一个儿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装作不听见,不理他们。」
2.不懂、无法理解。《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3.不利。《孟子。尽心下》:「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4.不处理。如:「不理正务。」
《漢語大詞典》:养痈(養癰)
(1).亦作“ 养癕 ”。谓不治疗肿毒而听其滋长发展。后汉书·冯衍传下“不得畜媵妾”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癕长疽,自生祸殃。”
(2).比喻姑息坏人坏事。 明 张居正 《答两广督抚计剿海贼》:“在我常有肘腋之虞,在贼常怀反侧之意,养痈待决,诚非计也。”《天雨花》第十五回:“开言对众官员道,悔不当初早发兵,勦灭 由校 除后患,养痈自溃到如今。”
《國語辭典》:笃疾(篤疾)  拼音:dǔ jí
重症,不治之症。如:「癌症发展到末期,可说是笃疾。」
分類:不治重病
《漢語大詞典》:废痼(廢痼)
(1).不治之疾。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及不满六十而有废痼之疾,无大功亲,穷困无以自疗者,皆於别坊,遣医救护。”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九·水银粉:“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穷。”
(2).谓被罢免而永不得录用。痼,通“ 錮 ”。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参见“ 废錮 ”。
《國語辭典》:废锢(廢錮)  拼音:fèi gù
革除官职,终身不得再出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国语辞典》:重伤罪(重伤罪)  拼音:zhòng shāng zuì
法律上指使人受重伤的罪。包括毁败或严重减衰一目或二目之视能、毁败或严重减衰一耳或二耳之听能、毁败或严重减衰语能、味能或嗅能、毁败或严重减衰一肢以上之机能、毁败或严重减衰生殖之机能、其他于身体或健康有重大不治或难治之伤害等。犯此类重伤罪者,依《刑法》第278条第1项规定,处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語辭典》:救火扬沸(救火揚沸)  拼音:jiù huǒ yáng fèi
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