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究竟
(1).穷尽。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 汉 马融 《广成颂》:“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魏书·儒林传·刘献之:“ 献之 善春秋毛诗,每讲《左氏》,尽《隐公八年》便止,云义例已了,不復须解。由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説。”
(2).结束;完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南朝 陈 徐陵 《双林寺傅大士碑》:“洗浴究竟,扶坐著衣。”
(3).结局;结果。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师父,我 柳翠 将来的究竟,可是如何?” 清 黄宗羲 《〈明名臣言行录〉序》:“破城陷邑,智穷不能自免,则以亡卤降人为究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此事余不知其究竟,后数行,乃 毕公 权 撰成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孔子 的人生哲学正是以个人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
(4).佛教语。犹言至极,即佛典里所指最高境界。大智度论卷七二:“究竟者,所谓诸法实相。”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序:“究竟达于无生,因地从于有相。” 明 李贽 《六度解》:“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后解脱可得。”
(5).毕竟;到底。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欲求多分可以説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檜 索笔署名,手颤不止,落墨污坏了奏牘。立刻教重换来,又復污坏,究竟写不得一字。”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曹禺 《雷雨》第二幕:“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6).推求;追究。高子遗书·会语四:“人要於身心不自在处,究竟一箇着落,所谓困心衡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两个连忙就朝着那盏灯磕了头,算领了父母之命。究竟起来,他的父亲--我的公公,还在 山阳县 县监里,他的母亲--我的婆婆,还在 淮安城 饭店里呢!”
(7).深入研究;通晓。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狷洁:“﹝ 郑所南 先生﹞晚年究竟性命之学,以寿终。” 清 黄宗羲 《〈赵渔玉诗钞〉序》:“少年向予欲学诗古文者,每阻之曰:‘究竟时文,而后可从事於此也。’”
(8).犹多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 老孙头 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 萧队长 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
(9).犹打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汝居此楼,作何究竟?”
《漢語大詞典》:穷极(窮極)
(1).穷尽;极尽。列子·汤问:“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 三国 魏 曹植 《薤露》诗:“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为铜薄櫨,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 清 梅曾亮 《答朱丹木书》:“运会所移,人事所推演,而变异日新者,不可穷极也。”
(2).犹追究。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适 ( 梁适 )守本官知 郑州 ,左右中官尚復扬言主上不听,然犹恐 遵 ( 马遵 )等穷极其事。”
《漢語大詞典》:追求
(1).尽力寻找、探索。《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 文君 寤而追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 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因见 邕 书,追求 钟 王 以来字法,皆可以通。” 闻一多 《演讲录·战后文艺的道路》:“如果我们只是追求我们更多的个人自由,让我们藏的更深,那就离人民愈远。”
(2).特指向异性求爱。《花城》1981年第3期:“正是那种厌恶不已的感情,使她抵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求!”
(3).追问;追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彼此无夫无妇,这时分相见,夫人何必苦追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晓得事在 衢州 隔省,难以追求,只要完事,不去根究了。”红楼梦第六一回:“咱们若信了,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还要细细的追求才是。”
(4).指催交租税。 清 申涵光 《安阳晓行》诗:“追求民力尽,一望草冥冥。”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农甿苦追求,甲卒疲转饟。”
《漢語大詞典》:推求
(1).寻求;探索。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劒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劒,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 烈 。 烈 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酱等法“作鱁鮧法”原注:“昔 汉武帝 逐夷至於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於坑中,以至土覆之,香气上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宋 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处推求耶?” 孙中山 《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由 中国 和 俄国 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
(2).追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惧 陈公 借此以为辞召之柄,则朝廷推求,罪必相及。”
《漢語大詞典》:趁逐
亦作“趂逐”。
(1).追随;相随。 唐 陆龟蒙 《夜泊咏栖鸿》:“可怜霜月暂相依,莫向 衡阳 趁逐飞。”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过得这横桥独木龙腰瘦,见轻鸥,厮趁逐,粧点秋江秀。”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延祐 间,有富户侵用官资,无以为偿。府判 王某 ,素残忍,乃拘其妻妾子女,命以小舟载之 西湖 ,趁逐游人,收其买姦钱纳官。”
(2).为追求。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寻些虚脾,使些机勾,用些工夫。再去趁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当日五言诗紧趁逐,后来因七弦琴成配偶。”
(3).追究;追查。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三折:“陛下索趁逐,替微臣报冤仇。”
《漢語大詞典》:追论(追論)
(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 。” 宋 叶适 《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 ;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 。”亦指补充论述。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
(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漢語大詞典》:究理
(1).尽理。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 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2).推求道理。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3).追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 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漢語大詞典》:蹑寻(躡尋)
(1).追究;追查。汉书·梁孝王刘武传:“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躡寻,不得转移。”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四年:“文吏躡寻。” 胡三省 注:“躡寻者,谓躡其失言之后,而寻其内乱之跡也。”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公行状》:“先是,公以入贺万寿节至京,逆 瑾 方用事,恶公不为礼,遣中尉躡寻其过,攟摭无所得。”
(2).跟踪寻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蔡河秀才》:“两人者元未尝謁宿假,不敢躡寻,遂归。”
《漢語大詞典》:申究
追究。 明 归有光 《九县告示》:“如有前项諞诈,即时赴府首告,或就该县觉察,从重申究,毋得有所宽纵。”
分類:追究
《漢語大詞典》:责求(責求)
(1).追究。后汉书·陈忠传:“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詆欺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宜责求其意,割而勿听。”
(2).要求。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唐 孔颖达 疏:“适,犹往也;舍,主人家也;固,犹常也。凡往人家,不可责求於主人覔常旧有之物。”
分類:追究要求
《漢語大詞典》:追责(追責)
犹追究。梁书·侯景传:“夫畏懦逗留,军有常法……以帝之犹子,而面缚敌庭,实宜絶其属籍,以衅征鼓。陛下曾无追责,怜其苟存,欲以微臣,规相贸易。”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九章:“就算 谭嗣同 一人有罪,也应是一人有罪一人当,朝廷也并无追责妻孥的旨意呵!”
分類:追究
《漢語大詞典》:归究(歸究)
犹追究。 明 张居正 《与李太仆渐庵论治体》:“又近年以来,习尚尤靡,至使是非毁誉,纷纷无所归究。”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归究起来,还是要怪那万恶不赦的 夏启 !”
分類:追究
《漢語大詞典》:刷问(刷問)
追究;查问。金史·食货志二:“上復召宰臣曰:‘虽曾经通检纳税,而无明验者,復当刷问。’”
分類:追究查问
《漢語大詞典》:根追
追究;追查。根,通“ 跟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十七字诗:“‘汝善作嘲诗耶?’其人不应。守以诗非己出,根追作者,又不应。”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咏》:“县令大怒棒乱挝,根追欲泛 河 源槎。”
分類:追究追查
《漢語大詞典》:跟究
查究;追究。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丈夫回来,跟究出情由,怎肯干休?”《歧路灯》第四六回:“那时我真怕弄出人命官司来,又怕跟究出 范姑子 那一番情节。”《大马扁》第三回:“怒的是被人嘲笑,欲要跟究,又不知是何人説的。”
分類:查究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