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发射点(发射点)  拼音:fā shè diǎn
指配置或发射轻重机枪、大炮的地点。也称为「火力点」。
《国语辞典》:掂过儿(掂过儿)  拼音:diān guò ér
1.拿某事做话柄,反覆诉说,以讥刺别人。如:「他嘴里老爱掂过儿,真让人受不了!」
2.以手估测斤两,或在心中揣摩事体大小、轻重。如:「他凡事掂过儿,所以很少得罪人。」
《国语辞典》:攧攧看  拼音:diān diān kàn
将物品置于手中揣度其轻重。《初刻拍案惊卷》卷一:「文若虚接了银钱,手中攧攧看,约有两把重。」
《国语辞典》:量感  拼音:liàng gǎn
绘画与雕塑制作中,使人在视觉上有轻重、厚薄、多少等感觉。如泥土的沉稳感、棉花的轻柔感等。
《国语辞典》:不顾高低(不顾高低)  拼音:bù gù gāo dī
不考虑事情轻重或后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旺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说了。」
《国语辞典》:楚庄问鼎(楚庄问鼎)  拼音:chǔ zhuāng wèn dǐng
春秋时代楚庄王问周鼎之轻重大小。参见「问鼎」条。
《漢語大詞典》:份量
(1).重量。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份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
(2).指所承受的负担。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份量相当沉重。”
(3).犹斤两。喻轻重。 柯岩 《我们这支队伍》二:“但那时,我毕竟还年轻,还不懂得这话的份量。” 柯云路 《三千万》一:“这样的两条决定,象云烟中划过一道闪电,人们知晓了这位 丁局长 的份量!”
《國語辭典》:鸿毛泰山(鴻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
比喻二者轻重悬殊,多指生命价值的重大和轻微。语本《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旧唐书。卷一二七。列传。彭偃》:「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
《國語辭典》:本末倒置  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事物的主次颠倒。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五八。金五。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也作「本末颠倒」、「本末舛逆」。
《國語辭典》:半斤八两(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也作「八两半斤」。
《國語辭典》:弹斤估两(彈斤估兩)  拼音:tán jīn gū liǎng
比喻仔细斟酌估量事物。参见「弹觔估两」条。
《漢語大詞典》:弹筋估两(彈觔估兩)
形容掂量轻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裡 陈大郎 拿着东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簷,件件的翻覆认看,言真道假、弹觔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
《國語辭典》:掂斤播两(掂斤播兩)  拼音:diān jīn bò liǎng
较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也作「拈斤播两」、「掂斤簸两」、「掂斤掰两」、「掂斤抹两」、「掂斤估两」、「掂斤计两」。
《漢語大詞典》:颠斤播两(顛斤播兩)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説话,讥刺几句,使 如玉 知道。”
《漢語大詞典》:称斤掂两(稱斤掂兩)
计算重量。谓计较多少、轻重。 王愿坚 《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