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激发(激發)  拼音:jī fā
1.激扬奋发。《聊斋志异。卷一一。段氏》:「观其慷慨激发,吁!亦杰矣哉!」也作「激奋」。
2.违俗立异,矫情造作。《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3.讽刺。《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侯霸》:「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
4.原子或分子等,因碰撞、热、光辐射等外来刺激,使粒子由低能阶移至高能阶状态。
《漢語大詞典》:机颖(機穎)
(1).机智聪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 世祖孝武皇帝 ,讳 骏 ……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 明 李东阳 《儿兆同埋铭》:“儿骨相奇耸,目烱烱射人,机颖惊脱,五岁能作属对语。”
(2).犹讥刺。 明 袁宏道 《觞政·十一之刑书》:“色骄者墨,色媚者劓,伺颐气者宫,语含机颖者械。”
《漢語大詞典》:填扎
犹讥刺。 元 曾瑞 《一枝花·买笑》套曲:“休道是俏心肠所事儿通达,见别人有破绽着冷句儿填扎。”
分類:讥刺
《漢語大詞典》:姗诮(姗誚)
讥刺。新唐书·裴伷先传:“会 武后 度流人已诛,畏天下姗誚,更遣使者安抚十道。”
分類:讥刺
《國語辭典》:伐木  拼音:fā mù
1.砍伐树木。《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首章二句为:「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漢語大詞典》:非世
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非毁时世之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國語辭典》:板荡(板蕩)  拼音:bǎn dàng
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二篇,讽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后用作乱世的代称。《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唇,乘閒电发。」也作「版荡」。
《國語辭典》:裙带(裙帶)  拼音:qún dài
1.系裙子的带子。《晋书。卷九六。列女传。段丰妻慕容氏传》:「密书其裙带云:『死后当埋我于段氏墓侧,若魂魄有知,当归彼矣。』遂于浴室自经而死。」《宋史。卷四六○。列女传。谢枋得妻传》:「是夕,解裙带自经狱中死。」
2.妻室等女眷的关系。含讥讽意味。如:「裙带关系」。《聊斋志异。卷一一。黄英》:「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
《國語辭典》:伐檀  拼音:fā tán
《诗经。魏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伐檀,刺贪也。」首章二句为:「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國語辭典》:素冠  拼音:sù guān
《诗经。桧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或亦指女子思慕男子之诗。首章二句为:「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
《漢語大詞典》:谤讪(謗訕)
毁谤讥刺。《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 张博 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清史稿·世宗纪:“辛巳, 汪景祺 以谤訕处斩。”
《國語辭典》: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漢語大詞典》:讥讪(譏訕)
讥刺讪笑。东观汉记·桓谭传:“ 谭 讥訕图讖,有詔会议 灵臺 所处。”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之一:“臣取 祖洽 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訕之言,不知 君锡 何以见其讥訕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嘴里当然叽咕着一些怀着热望而以调笑的风趣出之的讥讪。”
分類:讥刺讪笑
《漢語大詞典》:凤字(鳳字)
(1).“凡鸟”的隐语。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 后来,值 康 不在。 喜 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喜 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后即用“凤字”表示对人的讥刺。 宋 胡宿 《感旧》诗:“粉壁已沉题凤字,酒壚犹记姓 黄 人。” 明 何景明 《同沉清溪夜坐》诗之一:“凤字惭 嵇叔 ,龙门愧 李膺 。”
(2).雌凤凰。比喻皇后。宋史·乐志十二:“﹝ 熙寧 皇太后册宝﹞煌煌凤字,玉气宛延。”
《漢語大詞典》:刺讥(刺譏)
亦作“ 刺几 ”。 犹言讥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宋 苏轼 《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分類: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