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绵绵(綿綿)
亦作“緜绵”。
(1).连续不断貌。《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 毛 传:“緜緜,长不絶之貌。”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緜緜无絶期。”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2).微细;微弱。《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分分,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当为介介,字之误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祸之始萌微。”《素问·脉要精微论》:“緜緜其去,如弦絶死。” 王冰 注:“緜緜,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 宋 苏辙 《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緜緜。”
(3).安静貌。《诗·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测不克。” 毛 传:“緜緜,靚也。” 孔颖达 疏:“緜緜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
《漢語大詞典》:蔑如
(1).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汉书·东方朔传赞:“而 扬雄 亦以为 朔 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 颜师古 注:“言辞义浅薄,不足称也。”晋书·江灌传:“ 灌 性方正,视权贵蔑如也,为大司马 桓温 所恶。”明史·循吏传叙:“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 仁 宣 之盛,邈乎不可復追,而 太祖 之法蔑如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一剑之力,即其权利,国家之法度,社会之道德,视之蔑如。”
(2).犹不如,不及。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虽 伊尹 格于皇天, 周公 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李周翰 注:“ 伊尹 之高德上至皇天, 周公 之明德远照于四海,比之 曹公 则无如德者若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南史·齐纪上·高帝:“高勋至德,振古絶伦,虽 保衡 翼 殷 , 博陆 匡 汉 ,方斯蔑如也。”
《漢語大詞典》:抄撮
(1).摘录。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孔颖达 疏引 汉 刘向 《别录》:“ 左丘明 授 曾申 , 申 授 吴起 , 起 授其子 期 , 期 授 楚 人 鐸椒 , 鐸椒 作‘抄撮’八卷,授 虞卿 , 虞卿 作‘抄撮’九卷,授 荀卿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范 当 等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范 尝抄撮汉书中诸杂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论》。” 唐 刘知几 史通·探颐:“又 荀氏 著书,抄撮 班 史。”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盖科举抄撮之学,陷溺人心,谁復以此不急之务,交相劝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北平 之所谓学者,所下的是抄撮功夫居多。”
(2).微细。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釐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漢語大詞典》:箴末
喻微细。《淮南子·原道训》:“ 离朱 之明,察箴末於百步之外,不能见渊中之鱼。”
分類:微细
《漢語大詞典》:蚁鼻(蟻鼻)
比喻微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此所谓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
分類:微细
《漢語大詞典》:翲忽
微细。史记·太史公自序:“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闻不容翲忽。” 司马贞 索隐:“忽者,总文之微也。翲者,轻也。言律历穷阴阳之妙,其閒不容丝忽也。” 章炳麟 《訄书·原人》:“ 意大利 初并于 日耳曼 ,逾年百五十,而 米兰 与 伦巴多 人始立民主,斯其为殊类也,閒不容翲忽耳,然犹不欲以畀佗人。”
分類:微细
《漢語大詞典》:纤尘(纖塵)
亦作“纎尘”。
(1).微尘。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江天一色无纎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宋 曾巩 《闻喜亭》诗:“飞甍出万屋,地絶无纤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楼上三楹,洁无纎尘。” 于敏 《西湖即景》:“这石径多么清洁,简直是纤尘不染!”
(2).比喻微细污垢。 宋 范仲淹 《试笔》诗:“况有南窗 姬 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四野偏同色,纤尘不染心。” 郭沫若 《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诗:“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
《漢語大詞典》:霜花
亦作“ 霜华 ”。
(1).即霜。霜为粉末状结晶。花,指物之微细者。故称。 唐 戴叔伦 《独坐》诗:“二月霜花薄,羣山雨气昏。”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云淡晚风轻,露冷霜华重。”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 老赵 把住方向盘望着前方,公路两旁的小树和枯草上挂满霜花。”
(2).皎洁的月光。 唐太宗 《秋暮言志》:“朝光浮烧夜,霜华浄碧空。”
(3).闪着寒光的锋刃。亦指锋刃闪着的寒光。 明 夏完淳 《钱漱广为余内兄弟死绝句》之五:“看君壁上龙鸣剑,依旧霜花夜夜深。” 清 陆楣 《满江红·松源署中除草得断镞》词:“斸苍苔,磨洗认霜华,悲陈刼。”
(4).喻指白色须发。 唐 温庭筠 《达摩支曲》:“旧臣头鬢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感兴》之五:“欢乐既未能,鬢髮霜花易。” 明 张居正 《答中溪李尊师论禅书》:“今不意遂已五旬,霜华飞满鬚鬢。”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之二:“囊中羞涩还如故,赢得霜华上髩鬚。”
《漢語大詞典》:霢霂
亦作“霡霂”。
(1).小雨。《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 南朝 齐 谢朓 纪晏 《闲坐联句》:“霢霂微雨散,葳蕤蕙草密。” 宋 范成大 《甘雨应祈》诗之二:“数日虽蒙霢霂霑,浥尘终恨太廉纤。” 清 唐孙华 《久旱酷热立秋后一日得雨骤凉志喜》诗:“虽未极滂沱,谅各分霡霂。”
(2).汗流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诗:“摇扇风甚微,蹇裳汗霢霂。”云笈七籤卷五六:“若极劳形,盗失精汗者,霡霂不止,大困神形。”
(3).微雨飘洒貌。 唐 陈子昂 《荆州大崇福观记》:“葳蕤春风,霡霂时雨。”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甘露霢霂於林薄,醴泉觱沸於嵌竇。”
(4).微细貌。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微縐霢霂纹,激动璇珠作。”
《高级汉语词典》:么么  拼音:mó mó
微细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锥刀(錐刀)
(1).小刀。荀子·议兵:“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辟之犹以锥刀堕 太山 也。”《淮南子·说山训》:“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鏌鋣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2).一种制茶用具。 唐 陆羽 茶经·器:“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3).指刀笔。后汉书·樊宏传:“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詆欺,鋭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参见“ 刀笔 ”。
(4).喻微薄,微细。《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 高诱 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 宋 李纲 《理财论中》:“释此弗议而欲聚敛掊克与民争锥刀之利,亦可谓不知理财之本矣?”明史·齐之鸾传:“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
(5).特指微利。 南朝 宋 鲍照 《代边居行》:“悠悠世中人,争此锥刀忙。” 唐 杜甫 《遣遇》诗:“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独以身食朝廷之禄,不宜渔猎锥刀,以牟及閭左。”
(6).指追逐微利,逐利。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好望角 之 英 商某,一攫而获巨万之利,於是锥刀之徒,相率麕至。”
(7).喻从事微贱工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肃 始登第,俄有 李鸿 者造之,愿佣力。 鸿 以锥刀暇日,往往反资於 肃 ,此外未尝以所须为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汝本锥刀小子,窥窬分毫。”
《漢語大詞典》:刀笔(刀筆)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 临江王 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 都 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 李贤 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 杜元凯 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縑帛,刀笔自是二物。”
(2).借指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罗隐 《蝶》诗:“ 汉王 刀笔精,写尔逼天生。”
(3).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 明帝 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 陆游 《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
(4).见“ 刀笔吏 ”。
(5).指诉讼文字。 明 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果报》:“讼师 杨 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宋 王安石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淮 蝗蔽天农久饿, 越 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 山阳 ,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宋 杨亿 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 大名 刘筠 子仪 撰,皆四六应用之文。”
(7).指尺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黄山谷 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 庭坚 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
《漢語大詞典》:蠛蠓
(1).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文选·扬雄〈甘泉赋〉:“歷倒景而絶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李善 注引 孙炎 尔雅注:“蠛蠓,虫小於蚊。”宋史·乐志六:“以声言之,大而至於雷霆,细而至於蠛蠓,无非声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水腐而后蠛蠓生,酒酸而后醯鸡集。” 章炳麟 《訄书·民数》:“丛林乔木不一日而兹,惟蠛蠓、醯鸡歟,蝡动羣飞,其卵育亦不迮。”
(2).比喻小人物。 唐 储光羲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诗:“网罗蠛蠓时,顾齿熊羆锋。”
《漢語大詞典》:寻尺(尋尺)
喻微小或微细之物。国语·晋语八:“夫 絳 之富商……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无大绩於民故也。”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宋 苏辙 《旦起理发》诗:“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清 唐靖 《间加税》诗:“县官踏街衢,鞭度督寻尺。”
分類:微小微细
《漢語大詞典》:微细(微細)
(1).细小;琐屑。 汉 贾谊 新书·六术:“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难识,唯先王能审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 宣秉 ﹞务举大体,阔略微细,其政严而不苛,百僚亦敬惮之。” 唐 杜甫 《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明 徐渭 《理葡萄》诗:“将以餽邻翁,窃恐哂微细。”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繁法之语言,则衍一事为数十语,或至百语千语,微细纤末,罗列秩然。” 叶圣陶 《夜》:“室内十分静寂,小孩的鼾声微细到几乎听不见。”
(2).卑下;低贱。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汉书·息夫躬传:“下民微细,犹不可诈,况於上天神明而可欺哉!”魏书·恩倖传·茹皓:“虽起微细,为守乃清简寡事。”
《漢語大詞典》:希微
(1).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河上公 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 晋 陆云 《荣启期赞》:“泝怀玄妙之门,求意希微之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臣闻妙本希微,至真虚寂,运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
(2).指名声和形迹。南史·隐逸传序:“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义,示形神於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
(3).微明;隐约不明。晋书·隐逸传·陶潜:“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选·陶潜〈归去来辞〉作“熹”。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4).谓平淡无奇。 宋 真德秀 《赠萧长夫序》:“以琴来謁者甚众,静而听之,大抵厌古调之希微,夸新声之奇变,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谓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稀疏微细。 唐 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歷乱希微,雾杂烟霏。”
(6).指些微,很少。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公邃于理学,义命自安,未尝有希微怨懟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