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要厄
亦作“ 要阸 ”。亦作“ 要扼 ”。
(1).要隘。 汉 班固 《奕旨》:“要厄相刼,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后汉书·隗嚣传:“而 孺卿 以奔离之卒,拒要阸,当军衝,视其形埶何如哉?”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史论:“中有…… 观音沟 、 七里关 、 白土关 各要扼。”
(2).指事物的关键、要害。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段话可谓中了要扼。”
《漢語大詞典》:一掴一掌血(一摑一掌血)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朱子语类卷十:“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摑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摑一掌血。”
《國語辭典》:一棒一条痕(一棒一條痕)  拼音: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打下一棒就留下一条痕迹。比喻做事踏实或说话切中要点,毫不含糊。《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也作「一鞭一条痕」。
《漢語大詞典》:心胁(心脅)
喻指要害之处。新唐书·忠义传上·张道源:“会 建德 寇 河 南,间遣人诣朝,请乘虚擣贼心胁。”
分類:指要要害
《國語辭典》:心腹重患  拼音:xīn fù zhòng huàn
极重大的祸害或隐忧。《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也作「心腹大患」。
《國語辭典》:腹心之疾  拼音:fù xīn zhī jí
隐密或致命的祸患。《左传。哀公六年》:「余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今天下多事,置白承福等部落在太原,乃异日腹心之疾,不如因事图之。」也作「腹心之患」、「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忧」。
《漢語大詞典》:拊背扼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鬬,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 关 而都,案 秦 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 吭 ”。 清 王韬 《跋〈同送西吉甫文〉》:“ 俄 既东向併 亚细亚 诸国,而后拊背搤吭以薄 英 法 ,则其志可逞也。”
《漢語大詞典》:攻心扼吭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先取 山海关 ,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國語辭典》:隔靴搔痒(隔靴搔癢)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隔著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也作「隔靴抓痒」。
《漢語大詞典》:柁子
(1).方言。指臀部。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今 山西 寧武 、 朔平 、 大同 之间谓臀曰柁子。”
(2).方言。喻指要害之处。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一章:“﹝ 何嫂 ﹞说:都怪你不鬼女子不好,惯在太太跟前冲我的柁子,把我气得浑浊浊地。”
《國語辭典》:二化螟  拼音:èr huà míng
动物名。属鳞翅目。身体细长,前翅阔长,呈灰黄色,有褐黑色小点,后翅为三角形,呈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常群聚在植物茎内穿孔蛀食,致使植物发生枯心或白穗的现象,是一种危害农作的害虫。繁殖甚速,在台湾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敌。也称为「钻心虫」。
《國語辭典》:扼吭拊背  拼音:è háng fǔ bèi
比喻据其要冲,克敌制胜。参见「扼肮拊背」条。《前汉演义》第三三回:「万一山东有乱,秦地总可无虞,这所谓扼吭拊背,才可操纵自如哩。」
《國語辭典》:豆象  拼音:dòu xiàng
昆虫的一科。属昆虫纲鞘翅目。为节肢动物。种类很多。附著在豆科植物的种子上营生,蚀害豆类植物甚巨。
《國語辭典》:不痛不痒(不痛不癢)  拼音:bù tòng bù yǎng
1.做事不痛快、不俐落。如:「他做事的态度总是不痛不痒,令人气愤!」
2.没关系,不切中要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听了,不觉十分纳闷。怎么说了半天,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话,内中不知到底有什么原故。」
《國語辭典》:避重就轻(避重就輕)  拼音:bì zhòng jiù qīng
避开艰难繁重的工作或责任,而选择轻松容易的。或指避开主要的问题,而只谈些无关紧要的事。《红楼梦》第一○二回:「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未可知。」《文明小史》第六回:「禀帖上,又说柳知府许多坏话。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