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亲切(親切)
(1).切近。北史·齐兰陵王长恭传:“ 芒山 之捷, 后主 谓 长恭 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朝廷防虞 料角 ,至严至备,是注意於海道,可谓亲切。”
(2).亲近;亲密。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 惠姑 觉得她在学堂里,和同学游玩的时候,也不能如此的亲切有味。”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老街坊好久不见了,猛然碰到,感到格外亲切。”
(3).贴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文艺一:“ 欧阳文忠 常爱 林逋 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輈’之句, 文忠 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二君所论书法耳,然形容《十九首》,极为亲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执柯伐柯,其则不远。’取而较之,更为亲切。”
(4).真切;确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僧曰:‘相公第更召与语,贫道为细看。’公然之。既去,僧曰:‘今日看更亲切,并恐是 扬汴 。’公於是稍接之矣。”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昨在 蘄州 目见利害,询採吏民,颇为亲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 游月宫……诸説不同,要非亲切之言,真实之事,好奇者之所为也;或一时宫人传説之事耳。”《廿载繁华梦》第七回:“ 小菱 道:‘婢子哪里敢在太太跟前説谎?外面的人,儘有看得亲切的,太太不信,可着人来问。’”
(5).引申为准确。《水浒传》第三五回:“ 晁盖 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直如此射得亲切,改日却看比箭。’”《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庄公 搭上弓弦,覷得 长万 亲切,颼的一箭,正中右肩,深入於骨。”
(6).形容热情而关心。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又常拿亲切的话来安慰我。”
《漢語大詞典》:熨帖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亦作“ 熨贴 ”。 热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漢語大詞典》:胶黏(膠黏)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漢語大詞典》:密附
犹贴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分類:贴切
《漢語大詞典》:的切
确当;贴切。 宋 司马光 《庞相国〈清风集略〉后序》:“至於用事精当,偶对的切,虽古人能者殆无以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周益公 行词云:‘ 岑彭 殞而 公孙 亡, 诸葛 死而 仲达 走。虽成功有命,皆莫究於生前;而遗烈在人,可徐观於身后。’读者服其的切。”
分類:确当贴切
《漢語大詞典》:切贴(切貼)
贴切。 景梅九 《罪案》:“曾记 陕西 某君底挽联道:‘五千万矿产从此争回,铸公不死;百二重关山须防断送,痛 秦 无人!’工稳切贴,恰如分际。”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我们的古人,人民的‘倒悬’之苦是想到的了,而且也实在形容得切贴。” 柔石 《二月》:“哥哥常说我古怪,倒不如说我可怜切贴些。”
分類:贴切
《漢語大詞典》:衬贴(襯貼)
(1).衬托,配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着一领大宽袖斜襟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浄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呀!就写兰於石旁,借他的衬贴也好。”《再生缘》第六九回:“这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 梁女 何能遂朕衷。不过取来相衬贴,这般颜色可通融。”
(2).谓用文字衬托以求工整贴切。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最忌骨董,最忌衬贴。” 郭绍虞 校释:“衬贴云者,当即过度刻划,过求贴切之意。”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兴学勤教:“其考二场文字,厌人作詔誥,以字数少不能衬贴。” 清 李渔 《怜香伴·女校》:“这个锦字,也要用些事实,衬贴衬贴纔好,不然他要笑我腹内空虚。”
《漢語大詞典》:精切
精当贴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諭之致。”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元史·黄溍传:“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夫 欧洲 近世之文学中,所以推 格代 之《法斯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 法斯德 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
分類:精当贴切
《漢語大詞典》:的对(的對)
贴切的对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不可参以异代:“尝有人面称公诗‘自喜田园归 五柳 ,最嫌尸祝扰庚桑’之句,以为的对。”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盖 太液 切冰, 长杨 切柳,本天生的对。”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枯松太保:“独 王宗裕 立枯松下,未尝自言。时人谓之‘枯松太保’,与 冯异 称‘大树将军’,可谓的对。”
分類:贴切对句
《漢語大詞典》:新切
清新而贴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潘岳 构意,专师 孝山 ,巧於序悲,易入新切。” 明 袁宏道 《哭江进之》诗序:“ 进之 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
分類:清新贴切
《漢語大詞典》:工切
指诗文中对仗工整、贴切。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世称 宋 诗人句律流丽,必曰 陈简斋 ;对偶工切,必曰 陆放翁 。”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 东汉 文体,受辞赋的影响,不但趋向骈偶,并且趋向工切。”
《漢語大詞典》:切当(切當)
贴切恰当。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品物互徵古事:“ 房璘 至人家,凡閲四筵,摘其品物,互徵古事,一一切当。”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为文叙事要在切当,不必引证以求奇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正寝:“碑版文不可一字无出处,而引用古语,亦须切当,不得仍譌承谬。” 叶圣陶 《黄山三天》:“ 莲花峰 这个名称不知道是谁给取的,居然形容得那么切当。”
《漢語大詞典》:贴切(貼切)
(1).妥贴;确切。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二十:“今来五事,犹未贴切,不佞於贤契之来,一事无忤,一字无疑,惟此大费推敲耳。”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看这起句‘湖如鶯脰夕阳低’,只消这一句,便将题目点出,以下就句句贴切,移不到别处宴会的题目上去了。”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宋教仁》:“ 徐血儿 有《宋渔父先生传略》,同社 庞树柏 以《桃源忆故人》词调作悼词,尤以贴切。”
(2).指贴心亲近。《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到底新收的门生 万太尊 ,格外贴切些。”
《漢語大詞典》:恰切
恰当,贴切。 贺宜 《〈1958年儿童文学选〉序言》:“在这个作品里……作者对新社会、新事物作了恰切的赞颂。” 王愿坚 《妈妈》:“其实,这个称呼也并不恰切。”
《漢語大詞典》:详切(詳切)
(1).详尽而贴切。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执事所以开导启迪於我者,可谓恳到详切矣。”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盖 黄遵宪 体察既深,见闻较熟,故言之详切如此。”
(2).详细恳切。 唐 道宣 《唐京师玄琬传》:“又遗诫门人,在於道检,言极详切,读者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