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舌音  拼音:shé yīn
统称一组以舌为发音部位的声音。按舌头在口腔中变化,造成不同的阻碍程度,可分为舌前音,如ㄉ、ㄊ、ㄋ、ㄌ;舌面音,如ㄐ、ㄑ、ㄒ;舌后音,如ㄍ、ㄎ、ㄏ。
《漢語大詞典》:钩舌(鉤舌)
钩断舌头。 唐 常山郡 太守 颜杲卿 被 安禄山 俘获,“ 禄山 不胜忿,缚之 天津桥 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絶,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事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用以为典实。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哀哉 常山 惨鉤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漢語大詞典》:敝舌
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敝舌谁能视,残棋不用完。” 明 高攀龙 《罢商税揭》:“ 神祖 朝群臣,敝舌虎颖,请罢税而不可得。”
《国语辞典》:蛇信  拼音:shé xìn
蛇的舌头。如:「蛇藉由蛇信的吞吐来找寻食物或辨别敌人的气味。」
分类:舌头
《漢語大詞典》:毒舌
(1).有毒的舌头。 唐 卢仝 《月蚀诗》:“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喫却月。”
(2).喻说话刻毒。
分類:舌头刻毒
《國語辭典》:门鎗(門鎗)  拼音:mén qiāng
一种古时官员出行时的仪仗,平时插在门前显示威仪。《儒林外史》第三回:「学道轿子,一拥而去。范进立著,直望门鎗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
《國語辭典》:味蕾  拼音:wèi lěi
舌面上司味觉的感觉器官,呈椭圆形,约有九千个,每一个味蕾由许多支持细胞及五至十八个毛细胞构成,毛细胞是味觉感受器,下接味觉神经末梢,用以辨别食味。也称为「舌乳头」。
《国语辞典》:鸭信(鸭信)  拼音:yā xìn
鸭舌头。《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因誇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
分类:舌头
《漢語大詞典》:咋指吐舌
咬着指头,伸着舌头。形容极为惊异。 清 钱谦益 《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见 徐巨源 与 陈伯璣 书,论僕晚年文字顓好駡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擣心者累日。”
《国语辞典》:烂了舌头(烂了舌头)  拼音:làn le shé tou
舌头破烂。常用于诅咒他人多嘴的话。如:「整天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人,当心烂了舌头。」《红楼梦》第三六回:「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
《国语辞典》:舔嘴咂舌  拼音:tiǎn zuǐ zā shé
吃完东西时,伸出舌头舔舔嘴,吸吸牙缝中的馀味,并发出啧啧的声音。表示吃得很饱且感到相当满意。《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贾家兄弟因为栈房里的菜不堪下咽,都是自己添的菜,却被刘学深风捲残云吃了一个净光,吃完了不住舔嘴咂舌,贾家兄弟也只可无言而止。」也作「舚唇咂嘴」。
《国语辞典》:舚唇咂嘴(舚唇咂嘴)  拼音:tiàn chún zā zuǐ
形容吃完东西后,以舌头舔舐嘴唇四周,并发出啧啧的声音。表示吃得很饱且感到相当满意。《红楼梦》第六回:「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板儿过来,舚唇咂嘴的道谢。」也作「舔嘴咂舌」。
《国语辞典》:为民喉舌(为民喉舌)  拼音:wéi mín hóu shé
充当人民的喉咙、舌头。比喻代替人民说话,表达意见。多用于致赠民意代表的题辞。如:「陈议员为民喉舌不遗馀力,替民众争取了不少权益。」
《国语辞典》:边擦音(边擦音)  拼音:biān cā yīn
发音时,舌头中间的通道阻塞,气流由舌头两边徐徐摩擦而出所产生的音,称为「边擦音」。
《国语辞典》:舔拭  拼音:tiǎn shì
用舌头舔。如:「小狗不断地舔拭它的盘子,好像还没吃饱的样子。」《野叟曝言》第九七回:「到三更天,那虎把马,从头至股舔拭一遍。」
分类: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