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考院  拼音:kǎo yuàn
科举时代的考场。
分类:科举考场
《漢語大詞典》:公闱(公闈)
指科举考场。
《漢語大詞典》:送场(送場)
旧时科举考试,亲友于考试前赠送食品或送至考场,谓之“送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过了两天,便有各亲友来送场,又送来的状元糕、太史饼、枣儿、桂圆等物,无非预取高中占元之兆。”《孽海花》第四回:“如今且説那一年,又遇到秋试之期……此刻或者也是来送场的。” 朱自清 《南京》:“他说考生入场时,都有送场的。”
《漢語大詞典》:末号(末號)
科举时代考场的最后一间号房。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 刘蕡 下第心无愧, 李广 封侯数不奇,教人悔,悔坐了文场末号,吃尽多亏。”按,末号例与厕所相邻。
《漢語大詞典》:外帘官(外簾官)
指科举乡试、会试时在考场担任提调监试等事务的官员。明史·选举志二:“试官入院,輒封钥内外门户。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参见“ 帘官 ”。
《國語辭典》:帘官(簾官)  拼音:lián guān
科举时代乡会试贡院内的官员。分内、外帘,在外监试的官员称为「外帘」,在内阅卷的称为「内帘」。因皆不得出堂帘之外,故统称为「帘官」。
《漢語大詞典》:闱艺(闈藝)
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闈艺又復过人,宁有不售之理耶?”《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九月十九日》:“接 刘冰如 八月十八日来书,寄闈艺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场后,诸生各以闈艺呈 吴 。”
《国语辞典》:号筒子(号筒子)  拼音:hào tǒng zi
古时科举考场,分为许多院落,每一院落由一通道与排列于通道两旁的号舍组成,此院落即称为「号筒子」。
《国语辞典》:棚规(棚规)  拼音:péng guī
考场规费。《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棚规:〔棚满汉本作榜〕各省学政官出考,所属府州县其地未设试院,应搭席棚为号舍,名曰考棚。该府县贴补规费,谓之棚规。」
分类:考场
《国语辞典》:号顶(号顶)  拼音:hào dǐng
古时考场号舍内所用的蚊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考篮、铜铫、号顶、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两件。」
《國語辭典》:赶抢摊(趕搶攤)  拼音:gǎn qiǎng tān
科举考试时,在考场外面临时摆摊,出售文具或书籍、古玩,并代替考生誊写三代履历的行业,称为「赶抢摊」。《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一路打从淮清桥过,那赶抢摊的摆著红红绿绿的封面,都是萧金铉、诸葛天申、季恬逸、匡超人、马纯上、蘧駪夫选的时文。」
《國語辭典》:风檐寸晷(風檐寸晷)  拼音:fēng yán cùn guǐ
晷,日影、时间。风檐寸晷指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每一分的时间。形容旧时科举考试分秒必争情形。《歧路灯》第一○二回:「到了场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条见略为照顾,以求风檐寸晷,有驾轻就熟之乐。」也作「风檐寸晷」。
《國語辭典》:风檐寸晷(風簷寸晷)  拼音:fēng yán cùn guǐ
形容旧时科举考试中分秒必争的情形。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四一出:「呀!风檐寸晷,立扫千言,可敬可敬。」也作「风檐寸晷」。
《國語辭典》:放牌  拼音:fàng pái
旧时衙门、考场等挂出告示牌,宣布相关事宜,称为「放牌」。明。沈鲸《双珠记》第四出:「如今正是早衙时分,叫左右的放牌投文。」
《漢語大詞典》:棘围锁院(棘圍鎖院)
戒备森严的科举考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从来豪杰都向此中磨鍊,似在棘围锁院,分帘校赋篇。”参见“ 棘围 ”。
《國語辭典》:棘围(棘圍)  拼音:jí wéi
1.用荆棘围成的场所。《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于市。」
2.科举时代的考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也称为「棘闱」、「棘院」。
《國語辭典》:馆阁体(館閣體)  拼音:guǎn gé tǐ
1.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
2.一种书体风格。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风格书写。
《國語辭典》:馆阁气(館閣氣)  拼音:guǎn gé qì
文章的形式华丽典雅。多指馆阁中人的诗文风格。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尝以文章谒盛文肃,文肃曰:『子文章有馆阁气,异日必显。』后亦如其言。」
《漢語大詞典》:别头场(别頭場)
唐 宋 科举制度,为避免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等关系的嫌疑而另设的考场。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回避:“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参见“ 别头试 ”。
《漢語大詞典》:别头试(别頭試)
唐 宋 科举制度中,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关系或其他原因,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初,礼部侍郎亲故移试考功,谓之别头……﹝ 元和 ﹞十三年,权知礼部侍郎 庾承宣 奏復考功别头试。”宋史·选举志一:“士有亲戚仕本州,或为发解官,及侍亲远宦,距本州二千里,令转运司类试,以十率之,取三人。於是诸路始有别头试。”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回避:“ 赵氏翼 陔餘丛考《通考》: 唐 开元 二十四年,设别头试,为后世科场回避亲族之始。”亦省称“ 别头 ”、“ 别试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别头及第,始于 上元 二年 钱令绪 、 郑人政 、 崔志恂 等四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别试:“ 开元 二十四年,以礼部侍郎主选其亲故移考功谓之别头…… 宋 朝谓之别试。”参阅文献通考·选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