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春闱(春闈)
(1). 唐 宋 礼部试士和 明 清 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犹春试。 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业成早赴春闈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闈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红楼梦第一回:“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
(2).犹春宫。太子居所。又称东宫。亦指代太子。 唐 王勃 《释迦佛赋》:“宝殿之龙颜大悦,春闈之凤德何虞。”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然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职居献替,岂敢缄默。”
(3).犹春闺。 唐 杨炯 《幽兰赋》:“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授 燕 女於春闈,降 陈 王於秋坂。”
《漢語大詞典》:策士
(1).本指 战国 时代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后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篤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 曲逆 起为策士,辅成帝图。” 曲逆 , 曲逆侯 陈平 , 汉高祖 谋臣。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虽闻北虏孱而妄弱,岂无强梁宗属与夫谋臣策士引先发制人之説,造此衅端?”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藉以死者,比比矣。”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盖 吴 蓄深谋,偏好策士,故文辩之士,亦常有纵横家遗风,词令文章,并长辟闔,犹 战国 游士之説也。”
(2).策试士人。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崇 观 以后,以言为讳, 宣和 辛丑策士,偶询时务。”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之十五:“殊不思两年皆非策士之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今日圣上临轩策士,只得在此祗候。”清史稿·礼志八:“ 顺治 初,会试中式举人集 天安门 考试,十五年,改试 太和殿 丹墀,定临轩策士制。”
《漢語大詞典》:鹄袍(鵠袍)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 杨万里 《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 方岳 《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漢語大詞典》:棘院
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牓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元 刘诜 《中秋留故居兄弟对月分韵得多字》:“棘院功名风雨过,柴门兄弟月偏多。” 清 赵翼 《分校杂咏·封门》:“关锁中分棘院深,外帘信息总沉沉。”
《漢語大詞典》:棘围(棘圍)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
《漢語大詞典》:帖括
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是时犹试策。 高宗 朝,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夹带怀挟》:“如古所谓帖括者,则又仅可资诵习,而於文义多致面墙。”
2.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明史·熊廷弼传:“疆埸事,当听疆埸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輒怫然怒哉!”
3.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明 清 时亦用指八股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 余大先生 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诗:“应制臺阁体,和声帖括诗。” 鲁迅 《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 宋 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 清 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漢語大詞典》:士籍
(1). 魏 晋 南北朝 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 明 洪武 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 唐 代称进士登科记, 宋 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漢語大詞典》:上请(上請)
(1).向上级请求或请示。韩非子·二柄:“ 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羣臣。”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元史·河渠志一:“众议纷紜,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上请朝省。”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太常博士》:“即如废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请,必曰:臣 敞 等,谨与博士议云云。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幙,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漢語大詞典》:贡院(貢院)
(1).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二十四年,考功郎中 李昂 ,为士子所轻詆。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明史·选举志二:“试士之所,谓之贡院。” 叶圣陶 《线下·马铃瓜》:“从我家到贡院前,不过一里光景的路,是几条冷落的胡同。”
(2). 日本 接待 汉 人的客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近见 梁孝廉 处素 《题汪亦沧〈日本国神海编〉》云:‘贡院繁华繫客情,朝朝应办几番更……’‘贡院’者,馆 唐 人处也。”
《漢語大詞典》:试士(試士)
指古代为授与官职而考试士子。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 明 归有光 《送余先生南还序》:“今年南宫试士,先生受命司考校,所取士三十人,天下以为得人。”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 汉 兴试士,呫嗶之徒,相率应制,以博禄位。”
《漢語大詞典》:策试(策試)
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后汉书·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躡为宰相达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是时西北有警, 英公 能结内宫,又得上心,乃撰一策题,如策试制科者,教 仁宗 以试两府大臣,欲以穷 恭公 之不学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天变非常, 崇祯 自己何尝不怕?去年六月间今上在 中极殿 亲自策试廷臣七十馀人,策题就写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 山西 大雪’等话。”
《漢語大詞典》:徵事
1.征引故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徵事以对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六代文章之学,有徵事,有策事。徵者共举一物,各疏见闻,多者见胜。”
2.古代试士“策问”内容之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策问五道。旧例:三道为事务策,一道为方略,一道为徵事。”
3. 汉 官名,丞相属官,同六百石。汉书·昭帝纪:“丞相徵事 任宫 手捕斩 桀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汉仪注》徵事比六百石。皆故吏二千石不以臧罪免者为徵事,絳衣奉朝贺正月。”
《漢語大詞典》:征事(徵事)
(1).征引故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徵事以对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六代文章之学,有徵事,有策事。徵者共举一物,各疏见闻,多者见胜。”
(2).古代试士“策问”内容之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策问五道。旧例:三道为事务策,一道为方略,一道为徵事。”
(3). 汉 官名,丞相属官,同六百石。汉书·昭帝纪:“丞相徵事 任宫 手捕斩 桀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汉仪注》徵事比六百石。皆故吏二千石不以臧罪免者为徵事,絳衣奉朝贺正月。”
《漢語大詞典》:复试(複試)
(1).谓依旧例试士。新唐书·选举志上:“﹝ 元和 二年﹞明经停口义,復试墨义十条。”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贡举上
(2).谓恢复贡举。宋史·选举志一:“自 淳化 末,停贡举五年, 真宗 即位,復试,而 高句丽 始贡一人。”
(3).第二次考试,与“初试”相对而言。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乾宁复试进士:“ 唐昭宗 乾寧 二年试进士,刑部尚书 崔凝 下二十五人,放榜后,宣詔翰林学士 陆扆 、祕书监 冯渥 入内,各赠衣一副,及毡被,於 武德殿 前復试,但放十五人。”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赋题限韵》:“容斋四笔云……有 黄滔 者,是年及第, 闽 人也,九世孙 沃 ,刊其遗文,初试復试,凡三赋,皆在焉。” 张书绅 《正气歌》五:“ 志新 怎么会知道,儿子 彤彤 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
有些考试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叫做初试,第二次叫做复试。一般是第一次考普通科目,及格后再考专门科目。参见“ 復试 ”。
《漢語大詞典》:策问(策問)
(1).以蓍草占问。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范蠡 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
(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
(3).指所设的试题。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 奉天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