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调利(調利)
(1).调和通畅;使调和通畅。《淮南子·泰族训》:“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2).调教训练使熟习。 宋 王质 《〈夷坚别志〉序》:“余平生所书,略类 洪公 ,始读左传史记汉书,稍得其记事之法,而无所施,因志怪发之。久之习熟,调利滋溉,玩不能释。”
(3).和谐流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余谓文製,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陈延杰 注:“文章之音声迭代,期乎谐调而已,不必拘拘于四声八病也。”
(4).谓墨色和润,笔锋流利。 宋 黄庭坚 《书自作草后》:“明窗浄几,笔墨调利,可作数千字不倦。” 元 王恽 《跋手临〈怀素自叙帖〉》:“冬十月甲午,是日极暄妍可爱,乘笔墨调利,喜为临此。”
《國語辭典》:起笔(起筆)  拼音:qǐ bǐ
写字时每一笔的开始。如:「写毛笔字,起笔要顿一顿。」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作律诗虽争起笔,尤贵以气格胜。须要成竹在胸,操纵随手。」
《漢語大詞典》:折钗股(折釵股)
书法上对转折的笔划,要求笔毫平铺而笔锋圆劲,如钗股弯折仍体圆理顺,因以为喻。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用笔如折釵股……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 宋 陆游 《醉中行草数纸》诗:“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 唐 人折釵股。”亦省作“ 折釵 ”。 宋 陆游 《西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釵评。”
《國語辭典》:偏锋(偏鋒)  拼音:piān fēng
1.书法上采偃侧的笔法,或以为病笔,然而运用得当,亦可造成特别效果。如:「好的书法作品常以正锋、偏锋兼用,方能耐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偏锋、正锋之说,古来无之,无论右军,不废偏锋。」
2.言论、文章或行为过于极端。如:「他的言行常走偏锋,让人不禁捏把冷汗。」《镜花缘》第一七回:「若只管闹这偏锋,只怕越趋越下,岂能长进?」
《漢語大詞典》:镰锷(鐮鍔)
箭镞的棱角和剑刃。喻书法艺术中的笔锋。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追摹镰鍔透侧理,展拓笔力书擘窠。”
《漢語大詞典》:毫铦(毫銛)
笔锋,笔端。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敏思藏于胸中,巧意发于毫銛。”
分類:笔锋
《漢語大詞典》:护尾(護尾)
笔法的一种。行笔至尾再反收其笔锋。 陈思 书苑菁华引 汉 蔡邕 《九势》:“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漢語大詞典》:丰笔(豐筆)
书法用语。谓用满毫书写,不仅用笔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系:“ 李北海 毫铺纸上,亦源於是,《石室记》可见,后此能用丰笔者寡矣。”
《漢語大詞典》:镰利(鐮利)
亦作“鎌利”。
(1).如镰刀般锋利。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至柔:“有形鎌利,不入无理。”
(2).以比喻笔锋。 宋 黄庭坚 《题欧率更书》:“比来士大夫学此书,好作芒角鎌利。”
《国语辞典》:尖齐圆健(尖齐圆健)  拼音:jiān qí yuán jiàn
选择毛笔的四项原则。尖指笔锋要尖锐;齐指笔锋拨开捺扁,笔毛要齐,没有参差长短;圆指整个笔头要圆浑饱满,没有凹凸;健则指笔毛要有弹性。
《国语辞典》:笔扫千军(笔扫千军)  拼音:bǐ sǎo qiān jūn
形容笔锋锐利,无可匹敌。《元曲选外编。醉写赤壁赋。第二折》:「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临危世乱,势尽时休。」《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论他的才学,便是董仲舒、司马相如也不看在眼里,真个是胸藏万卷,笔扫千军。」
《国语辞典》:钗脚漏痕(钗脚漏痕)  拼音:chāi jué lòu hén
书法用语。钗脚,即「折钗股」,指收笔处笔锋斩截微岔,似发钗断折;漏痕,即「屋漏痕」,指屋壁漏水沿墙而下,圆浑涩进,顿挫自然。见宋代周越《法书苑》。
《國語辭典》:锋芒毕露(鋒芒畢露)  拼音:fēng máng bì lù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比喻人好表现自己,不够沉稳。如:「他说话做事总是那样锋芒毕露,从不懂得谦虚。」
《漢語大詞典》:刀头燕尾(刀頭燕尾)
喻笔锋劲利。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赵光辅:“﹝ 赵光辅 ﹞工画佛道,兼精蕃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分類:笔锋
《國語辭典》:逆入平出  拼音:nì rù píng chū
书法上用笔的方法之一。在下笔时,笔锋要从相反方向逆锋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使笔毫平铺而出,空势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