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拜天地  拼音:bài tiān dì
旧式婚礼的一种仪式。指新婚夫妇在礼堂行跪拜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拜了天地,吃天喜酒,众人俱各散讫。」《儒林外史》第五回:「两人双拜了天地,又拜了祖宗。」也称为「拜堂」。
《国语辞典》:双礼(双礼)  拼音:shuāng lǐ
新郎新娘一同向尊长行礼,称为「双礼」。
《漢語大詞典》:送房
指结婚之夕,亲友陪送新郎进入洞房。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南山樵子新娶妻,送房不用银钱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淮安风俗志》:“ 淮安 闹房之时间,则在黄昏之后,以送房为限制。”
《漢語大詞典》:会郎(會郎)
旧时礼俗,成婚后新郎随新娘回娘家会亲,女家设宴款待,谓之“会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两新人於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女亲家广设华筵,款待新壻,名曰会郎。”
《国语辞典》:牵彩(牵彩)  拼音:qiān cǎi
旧式婚礼中,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的红绿连理锦带。见《通俗编。仪节》。
《漢語大詞典》:牵巾(牽巾)
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礼官请两新人出房,诣中堂参堂,男执槐简,挂红緑綵,綰双同心结,倒行;女挂于手,面相向而行,谓之‘牵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婿於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綵段,綰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掛於笏,女搭於手。”
《國語辭典》:新郎官  拼音:xīn láng guān
新婚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老鼠掉在滚热的汤里,吓了一惊,把碗跳翻,爬起就从新郎官身上跳了下去,把簇新的大红缎补服都弄油了。」也称为「新郎」。
分類:新郎
《漢語大詞典》:谢妆(謝粧)
新娘家运来嫁妆时,新郎至新娘家答谢,谓之“谢粧”。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是要过祠堂去等着公子来谢粧,姑娘是苦苦的不放。”
《国语辞典》:喝交杯  拼音:hē jiāo bēi
婚礼中,新郎、新娘两人交杯共酌。参见「合卺」条。
《國語辭典》:坐富贵(坐富貴)  拼音:zuò fù guì
旧时一种婚仪。新人入房,男东女西对坐床头,称为「坐富贵」。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新人……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
《漢語大詞典》:子孙饽饽(子孫餑餑)
旧时婚礼仪式中给新娘、新郎做的饽饽。旧时以为新婚夫妇食后可多子多孙。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进门便放下金盏银臺,行交杯合卺礼。接着扣铜盆,吃了孙餑餑,放捧盒,挑长寿麵;吃完了,便搭衣襟,倒宝瓶,对坐成双,金钱撒帐。但觉洞房中欢声满耳,喜气扬眉。”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三章六:“行过‘合卺礼’,吃过了‘子孙饽饽’,进入这间一片暗红色的屋子里。”
《漢語大詞典》:子孙饺子(子孫餃子)
旧时结婚仪式中给新娘、新郎做的饺子。民间风俗以为新婚夫妇食后会生儿育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男男女女都拥挤出来,瞅着新人分大小,认亲友,吃子孙饺子。”
《漢語大詞典》:走袋
旧俗婚礼时,新郎新娘踏过铺在地上的长串麻袋,以象征传宗接代。袋与代谐音。《新民晚报》1988.7.8:“‘揭盖’后喝‘交杯酒’,随后,司仪 陈教授 又喝:‘走袋!’”
《漢語大詞典》:复面拜门(復面拜門)
旧时谓新郎于新婚次日偕同新妇往女家拜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復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国语辞典》:男傧相(男傧相)  拼音:nán bīn xiàng
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也称为「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