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放烟幕(放烟幕)  拼音:fàng yān mù
故意用不实的语言或行为掩盖事情真相,转移他人的注意。如:「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放烟幕,遮人耳目。」
《國語辭典》:左支右绌(左支右絀)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
本指射箭时以左臂将弓撑直,曲右臂以扣弦。语本《战国策。西周策二》:「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后用以形容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的窘况。《荡寇志》第一七回:「可怜祝永清是武职,爵位又不大,来的差官都贪赃,那里来的钱财,真弄得个左支右绌。」也作「左右支绌」。
《國語辭典》:自我解嘲  拼音:zì wǒ jiě cháo
以言语或行动解释、掩饰自己受人嘲笑的事实,以转移焦点或缓和气氛。如:「碰到难堪的事,懂得幽默和自我解嘲,能让人免于窘境。」
《国语辞典》:尘封网罥(尘封网罥)  拼音:chén fēng wǎng juàn
被灰尘掩盖、蛛网缠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一层层栏坏梯偏,一桩桩尘封网罥。」
《漢語大詞典》:概愆
谓掩盖前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 王氏 虽烈,是已醮妇,於例不能请旌。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分類:掩盖前愆
《國語辭典》:盾牌  拼音:dùn pái
1.古代用来抵禦刀刃、矢石的防护武器。
2.推托的藉口。如:「一说到付钱,老王总是找盾牌来推托、拖延。」
《漢語大詞典》:遏匿
掩盖隐匿。《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 唐 孔颖达 疏:“君子以遏恶扬善者,大有包容之义,故君子象之,亦当包含遏匿其恶,褒扬其善。”
分類:掩盖隐匿
《國語辭典》:粉饰太平(粉飾太平)  拼音:fěn shì tài píng
掩盖社会动乱的真实,装饰出太平景象。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官中趁课初不藉此,聊以粉饰太平耳。」
《漢語大詞典》:讳蔽(諱蔽)
隐瞒掩盖。 李大钊 《青春》:“而其过崇神力,轻蔑本能,并以讳蔽科学之实际,乃其所短也。”
分類:隐瞒掩盖
《漢語大詞典》:函隐(函隱)
掩盖,隐匿。 清 王夫之 《绎思》:“ 太元 之甲, 陈桥 之訌,台有口实而为之函隐,固择德言者所弗过讯也。”
分類:掩盖隐匿
《國語辭典》:底襟  拼音:dǐ jīn
覆盖在大襟下的狭长布条。也作「底衿」。
《國語辭典》:乔装打扮(喬裝打扮)  拼音:qiáo zhuāng dǎ bàn
改变服装、面貌,以掩饰本来面目。《痛史》第二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著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也作「乔妆打扮」。
《漢語大詞典》:溺心灭质(溺心滅質)
谓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语本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明 唐顺之 《与莫子良主事》:“僕之驰騖於博杂也久矣。近稍知向里,自悟溺心灭质之为病。乃欲发愤而刊落之,然亦自悔其岁月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铍掩(鈹掩)
掩盖,掩饰。 清 徐鼒 《小腆纪年附考》卷十三:“公髮种种矣,与髠何异?但稍加鈹掩众目,即可婉曲报闻耳。”
分類:掩盖掩饰
《國語辭典》:饰非拒谏(飾非拒諫)  拼音:shì fēi jù jiàn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错。《周书。卷七。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招败损。」也作「拒谏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