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种(火種)
火耕。 唐 刘长卿 《送州人孙沅却归句章新营所居》诗:“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 宋 王禹偁 《畬田调》:“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
分類:火种火耕
《國語辭典》:地雷  拼音:dì léi
内装炸药,铸以金属外壳,安上引发装置,人员可以搬运,敷设于地面加以掩盖及伪装,人员、车辆,通过其上引发爆炸,可以造成杀伤及破坏效果。有杀伤雷、战防雷、化学地雷、诡雷、伪雷、定向雷、火焰地雷、练习雷等多种。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國語辭典》:开火(開火)  拼音:kāi huǒ
枪炮开始射击。指双方开始争斗。如:「前线已经开火了。」也作「开战」、「开仗」。
《國語辭典》:木柴  拼音:mù chái
作燃料或引火用的小块木头。
《国语辞典》:烛煤(烛煤)  拼音:zhú méi
用含硝的纸所捲成的纸捲,可用以引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懒龙心思有计,登时把衣巾来穿戴了,袖中拿出火种,吹起烛煤,点了行灯。」
分类:引火
《國語辭典》:劈柴  拼音:pǐ chai
劈好用以生火的柴薪。如:「他将劈柴一块块往壁炉里送。」
《漢語大詞典》:斗火(鬥火)
方言。对火,引火。 张天翼 《菩萨的威力》:“他拿烟来要到 刁紫东 的手边去斗火。”
《漢語大詞典》:火燧
(1).引火之物。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 晋 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南史·王琳传:“ 琳 兵放火燧以掷 瑱 船者,皆反烧其船。”
(2).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唐 朱湾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诗:“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参见“ 改火 ”。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國語辭典》:火镜(火鏡)  拼音:huǒ jìng
为凸透镜的俗称,因为能聚敛日光引火,故称为「火镜」。参见「凸透镜」条。
《國語辭典》:火绳(火繩)  拼音:huǒ shéng
以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火后即生烟,可用来驱除蚊虫,亦可用以点火。
《漢語大詞典》:媒子
(1).捕鸟用的鸟媒。 宋 张方平 《沧州白鸟歌》:“渔翁布罗满葭下,潜教媒子来呼汝。罥丝漠漠不可见,羽翰一掛脱不去。”
(2).引火用的纸媒儿。 张天翼 《万仞约》:“这么等了一会儿,就去吹他的纸媒……那红着脸的人听得 九爷 在这吹媒子的声响里,还夹着两声冷笑,于是他身子轻轻地抖动了一下。”
分類:引火
《國語辭典》:焰硝  拼音:yàn xiāo
硝石。易燃,可做为火种。《水浒传》第一一八回:「见两堆柴草,时迁便摸在里面,……先把些硫磺焰硝去烧那边草堆。」
分類:硝石引火
《國語辭典》:捻子  拼音:niǎn zi
1.搓紧成条的绳状物。如:「药捻子」、「纸捻子」。也称为「筒子」、「捻儿」。
2.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动于北方的捻匪。参见「捻匪」条。
《国语辞典》:纸撚儿(纸撚儿)  拼音:zhǐ niǎn ér
以纸搓成绳索状的东西,用来引火或蘸物。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攞下这窗户上纸来,做个纸撚儿点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辨悟求点灯,老者打个纸撚儿,蘸蘸油点著了,递与辨悟。」也作「纸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