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敬诺(敬諾)  拼音:jìng nuò
遵命,敬表同意。《战国策。燕策三》:「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漢語大詞典》:鹤和(鶴和)
《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后以“鹤和”谓唱和,应答。 宋 程垓 《蓦山溪》词:“醉后百篇诗,儘从他龙吟鹤和。”
分類:唱和应答
《漢語大詞典》:却罢(卻罷)
亦作“却罢”。 犹也罢。应答之词。《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道:‘……请保正免送。’ 晁盖 道:‘却罢,也送到庄门口。’”
分類:应答
《國語辭典》:支应(支應)  拼音:zhī yìng
1.应付、搪塞。如:「无论好歹,你把他支应走算了。」
2.伺侯。《红楼梦》第三八回:「山坡桂树底铺下两条花毯,命支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
3.供应、供付。《绿野仙踪》第四回:「就多带几个人,多住几个月,他家还支应得起。」
4.供给物。《西游记》第六八回:「正说处,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
《國語辭典》:叹词(嘆詞)  拼音:tàn cí
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或感叹的词,常独立而附于语句前或后。如啊、唉、哼、喂等。也称为「叹字」、「惊喟字」。
《漢語大詞典》:使的
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正末云]你子母休熬煎,我到来朝一日,向 周桥 上题笔卖诗,若卖得些钱养活你,若卖不的再做做计较。[旦云]这等説也使的。”红楼梦第十五回:“好哥哥,你只别嚷,你要怎么着都使的。”
《漢語大詞典》:谩应(謾應)
随便地应答。谩,通“ 漫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它日,晚幸祕阁,惟 杜镐 方直宿。上骤问之曰:‘古所谓 河 出图, 洛 出书,果如何事耶?’ 镐 老儒,不测上旨,谩应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衣内出火:“﹝ 李维楨 ﹞谓予曰:‘我昨日易一紵袍,而火星四出,子知为何祥?’余谩应曰:‘此为离明上烛台耀,公内召必矣。’”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翁曰:‘为文之道,吾赠君两言,曰“割爱”而已。’余谩应之。”
《漢語大詞典》:酬咨(酬諮)
亦作“ 酬咨 ”。 应答询问。魏书·高允传:“登延儁造,酬諮政事。”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足下该洞众籍,华芬尤藏,用冲不盈,酬咨文则,用是觕揭往製,揆验精粹,篇目别详,冀资傚则。”
分類:应答询问
《漢語大詞典》:酬复(酬復)
应答,对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选押伴使》:“始 鉉 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 鉉 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復, 鉉 亦倦且默矣。”
分類:应答对答
《漢語大詞典》:问接(問接)
谓双方问候应答。 唐 裴铏 《传奇·裴航》:“同载有 樊夫人 ,乃国色也。言词问接,帷帐昵洽。”
《漢語大詞典》:惟惟
应答之词。顺从貌。荀子·大略:“惟惟而亡者,诽也。” 杨倞 注:“惟,读为唯,听从貌。”
分類:应答顺从
《國語辭典》:胡支对(胡支對)  拼音:hú zhī duì
随便应付或胡乱答辩。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叫我平白地说甚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枉教你顶天立地,空教你带眼安眉,刚一味胡支对,则向你媳妇根前受制。」
《漢語大詞典》:畴答(疇答)
(1).畴,通“ 酬 ”。酬谢;用财物表示谢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餘人……轻重各有差”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魏书载公令曰:‘追思 竇婴 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 陈 蔡 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
(2).畴,通“ 酬 ”。应答。《晋书·挚虞传》:“臣生长蓽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漢語大詞典》:什么事
一切事物。例如:不管发生什么事。
表示应答呼唤。例如:“服务员!”“什么事,先生?”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