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附
(1).随声应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2).响应归附。新唐书·郭震传:“国家所患,惟 吐蕃 与 默啜 耳;今皆和附,是将大利於中国也。” 宋 陆游 《德勋庙碑》:“巨盗乘间,羣兇和附,公则建翦除安辑之成绩。”
《漢語大詞典》:和答
(1).酬答别人的诗。 宋 陆游 《次韵无咎别后见寄》“坐愧文园属思迟”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诗不必人人皆作:“是知古人之诗,不以无和答为嫌。”
(2).谓与声响应和。 王统照 《一栏之隔》:“每天都与铁索的鎯铛声、守门兵士的皮靴声……和答着,成为一种不调协而凑和的声调。”
《國語辭典》:和弦  拼音:hé xián
1.乐曲中数个音三度重叠,同时发声。
2.调音、调弦。《红楼梦》第五四回:「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
《漢語大詞典》:唱喁
应和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参见“ 唱于 ”。
分類:应和和声
《漢語大詞典》:唱于
语出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诸公以名行显闻, 世伟 居其前为唱于焉。”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从风道后学,才杰实唱于。”
分類:带领倡导
《漢語大詞典》:瑞福
瑞应和护佑。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
《漢語大詞典》:酬赓(酬賡)
指诗词应和。 宋 张耒 《寄答参寥》诗之三:“悲予独契阔,不得陪酬賡。”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賡。”
分類:应和
《漢語大詞典》:晋鼓(晉鼓)
(1).鼓名。作乐时与钟相应和。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击编钟。”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二面。”
(2).特指 晋国 的鼓。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挥 秦 筝之慷慨,代 晋 鼓之嘽啍,皆能协宫和徵,节往通来。”
《漢語大詞典》:喁唱
相应和。 明 夏完淳 《湘巫赋》:“灵命余以喁唱兮,青云衣以徘徊。”
分類:相应应和
《漢語大詞典》:踏鸣(踏鳴)
谓应和鸣叫。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鵓鳩枝上相踏鸣,若与此景偏多情。”
《漢語大詞典》:和弹(和彈)
相应和的弹奏。 晋 陆机 《鞠歌行》:“鼓鐘歇,岂自欢,急絃高张思和弹。”
《漢語大詞典》:详应(詳應)
假装应和。详,通“ 佯 ”。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 赵 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分類:假装应和
《國語辭典》:供销(供銷)  拼音:gōng xiāo
供应和销售产品的商业性活动。如:「一个成功的商品,须要良好的供销网配合。」
《國語辭典》:和啰(和囉)  拼音:hé luó
说话絮絮叨叨、重覆不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众客睡不像意,口里和啰埋怨。」
《漢語大詞典》:暧乃(曖廼)
象声词。相应和之声。 唐 刘言史 《潇湘游》诗:“野花满髻粧色新,閒歌曖廼深峡里。”参阅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国语辞典》:路考  拼音:lù kǎo
交通部举行的汽车驾驶测验科目,用以检验驾驶人的行为反应和驾驶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