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庙(公廟)
指诸侯国君之庙。礼记·郊特牲:“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於私家,非礼也。由三 桓 始也。”《孔子家语·庙制》:“ 卫 将军 文子 将立三军之庙於其家,使 子羔 访於 孔子 。 子 曰:‘公庙设於私家,非古礼所及,吾弗知。’”
《漢語大詞典》:新君
新即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年:“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吕氏春秋·恃君:“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
《漢語大詞典》:傅相
(1).古称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 汉 诸侯国有太傅, 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改丞相曰相,通称傅相。史记·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后汉书·班彪传:“今皇太子诸王,虽结髮学问,脩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闕旧典。”
(2).辅佐。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成王 即位, 周公 之属傅相焉。”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武王 封 周公 ,使傅相 成王 。”
(3).指佐理或侍奉。汉书·王吉传“为傅婢所毒” 颜师古 注:“凡言傅婢者,谓傅相其衣服衽席之事。”
《漢語大詞典》:私觌(私覿)
(1).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 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覿见主国之君。”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覿,私见也。” 王先谦 集解:“私覿,以臣礼见,故曰私见。” 唐 储光羲 《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裴回念私覿,悵望临清汜。”
(2).指私觌之礼物。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乃詔太子詹事 韦宗卿 、祕书少监 吕述 往蒞宾馆,以展私覿,稽合同异。”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今日养兵之外,又有岁币;岁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日之使。”
(3).同僚间的非公事相见。南史·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 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
《國語辭典》:庶姓  拼音:shù xìng
古代称与王无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为「庶姓」。
《漢語大詞典》:当璧(當璧)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 ,体自 高祖 ,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 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遂迁 魏 鼎。” 唐 元稹 《楚歌》之一:“ 楚 人千万户,生死繫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亦指继承帝位。宋书·萧惠开传:“ 湘东 太祖 之昭, 晋 安世祖 之穆,其於当璧,并无不可。”梁书·元帝纪:“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 湘东王 ,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荣 为盟主, 穆 亦拜 荣 ,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國語辭典》:国权(國權)  拼音:guó quán
国家的政权。《史记。卷四二。郑世家》:「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南朝梁。沈约〈恩倖传论〉:「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
《漢語大詞典》:赐札(賜札)
(1).国君给臣下书函。 宋 洪适 《贺皇帝庆皇太后八十表》:“臣远守小邦,侧闻盛礼,迴鑾纪事,微踪常録于汗青;赐札锡民,异渥获推于戴白。”宋史·岳飞传:“时 飞 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帝得奏大喜,赐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2).对别人来信的敬词。 清 顾炎武 《覆陈霭公书》:“ 山史 西来,得接赐札。”
《漢語大詞典》:好赐(好賜)
指国君对臣下特别的恩赐。周礼·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 郑玄 注:“好赐,王所善而赐也。” 孙诒让 正义:“王於羣臣有所厚好则赐予之,不在常赐之科者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元丰库:“入 绍熙 以来,颇供好赐之用,似闻日减於旧云。”
《漢語大詞典》:盗杀(盜殺)
(1).史家之春秋笔法,国君为地位低贱的人所杀称“盗杀”。春秋·哀公四年:“王二月庚戌,盗杀 蔡侯申 。”史记·晋世家:“ 幽公 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 幽公 。”史记·楚世家:“ 声王 六年,盗杀 声王 ,子 悼王 熊疑 立。”
(2).杀死并据为己有;非法猎杀。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元史·刑法志一:“诸輒入禁苑,盗杀官兽者,为首杖八十七,徒二年,为从减一等,并刺字。”
(3).暗杀。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传声莫遣有冤滥,盗杀 婴 家即我身。”
《國語辭典》:商汤(商湯)  拼音:shāng tāng
商为成汤统一天下后的称号,所以世人称成汤为「商汤」。
《漢語大詞典》:四正
(1).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礼记·射义:“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 郑玄 注:“四正,正爵四行也。四行者,献宾,献公,献卿,献大夫,乃后乐作而射也。”
(2).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礼记·孔子闲居:“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后人以此为四正。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体也。四正五官,国之体也。” 尹知章 注:“四正,谓君、臣、父、子。”
(4).四个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离、震、兑。或用以分主四时:坎主冬,离主夏,震主春,兑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离主南,震主东,兑主西。魏书·律历志上:“推四正卦术曰:因冬至大小餘,即坎卦用事日;春分,即震卦用事日;夏至,即离卦用事日;秋分,即兑卦用事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四正、四维者,八卦神所居。” 清 惠栋 易汉学·卦气图说:“ 孟 氏《卦气图》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四卦主四时。”
(5).健全;没有缺陷。 柳青 《种谷记》七:“人手全不四正,七斜八歪都有些缺点,想是也想变工,谁也找不到对象。”
《漢語大詞典》:六等
(1).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2)谓国君任用官吏分六等级。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3)谓人之品行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孟子·尽心下“ 乐正子 二之中四之下也” 汉 赵岐 注:“人有是六等, 乐正子 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
(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礼记·杂记下:“《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孔颖达 疏:“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谓画上三色,每色为二行,是三采六等。”
《漢語大詞典》:鼓子
(1). 春秋 时 鼓国 的国君。国语·晋语九:“ 中行伯 既克 鼓 ,以 鼓子 苑支 来。” 韦昭 注:“ 苑支 , 鼓子 鳶鞮 也。”
(2).古军中乐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
(3).见“ 鼓子花 ”。
《漢語大詞典》:鼓子花
(1).草花名。即旋花。 唐 郑谷 《长江县经贾岛墓》诗:“重来兼恐无寻处,落日风吹鼓子花。”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鼓子花开春烂熳,荒园无限思量。”亦省作“ 鼓子 ”。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铃儿、鼓子、忘忧、含笑。”
(2).比喻容色不佳的妓女。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张子野 老于 杭 ,多为官妓作词,与 胡 而不及 靚 。 靚 献诗云:‘天与羣芳十样葩,独分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徧,自分身如鼓子花。’ 子野 于是为作词也。”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 明 俞弁 《山樵野语》卷十:“诗人以妓女无颜色者谓之鼓子花。”
《漢語大詞典》:公养(公養)
(1).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孟子·万章下》:“ 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季桓子 ,见行可之仕也;於 卫灵公 ,际可之仕也;於 卫孝公 ,公养之仕也。” 朱熹 集注:“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
(2).指集体饲养牲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十四区河洛水沐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冬季扩社,自留地和牲口公养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向银行贷款一九二元,买了一头黄牛,归社公有、公养、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