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異姓  拼音:yì xìng
不同姓。《漢書。卷三四。韓信等傳。贊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三國演義》第一回:「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
《國語辭典》:伯父  拼音:bó fù
1.古時天子對同姓諸侯的稱呼。《儀禮。覲禮》:「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
2.稱謂:(1)用以稱父親的哥哥。《禮記。曾子問》:「已祭而見伯父、叔父,而后饗冠者。」(2)用以稱年紀較長於父親的人。(3)用以稱同學或朋友的爸爸。
《國語辭典》:諸父  拼音:zhū fù
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或諸侯對同姓大夫,皆尊稱為「父」或「諸父」。《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後用為叔伯輩的通稱。唐。韓愈〈寄十二郎文〉:「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
《國語辭典》:本家  拼音:běn jiā
1.同宗族或同姓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內中幾位本家,也有稱叔公的,有稱尊兄的,有稱老叔的。」《紅樓夢》第九二回:「馮紫英道:『我今兒從吏部裡來,也聽見這樣說。雨村老先生是貴本家不是?』」
2.自己的家鄉。南朝宋。袁淑〈效古〉詩:「訊此倦遊士,本家自遼東。」
3.自己的家。《紅樓夢》第一四回:「這二十個也分作兩班,每日單管本家親戚茶飯,別的事也不用他們管。」
《漢語大詞典》:荆吴
(1).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 ,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2).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 ,薄 会稽 ,为 荆吴 。” 颜师古 注:“ 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 ,十年更名 吴 。’ 荆吴 ,同是一国也。”
《漢語大詞典》:公姓
即公孙。国君的孙。《诗·周南·麟之趾》:“麟之定,振振公姓。” 朱熹 集传:“公姓,公孙也。”一说,王公的同姓。 毛 传:“公姓,公同姓。”
《國語辭典》:宗國  拼音:zōng guó
1.同姓之國。《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魏書。卷九六。列傳。司馬叡》:「清選文學臣僚,吏兵一同宗國。」
2.祖國。也指國家。如:「繫心宗國」、「不忘宗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一:「宗國亂離,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國語辭典》:華宗  拼音:huá zōng
1.顯達富貴的宗族。《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生自華宗,世務簡隔。」《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微棲志貞深,文行惇洽,生自華宗,身安隱素,足以賁茲丘園,惇是薄俗。」
2.比喻同族或同姓的人。《西遊記》第一四回:「師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華宗?」
《國語辭典》:伯叔  拼音:bó shú
1.兄弟長幼的次序。
2.稱謂:(1)用以稱父親的兄弟。(2)用以稱丈夫的兄弟。《俚言解。卷二。伯叔》:「婦稱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稱伯公、叔公,或稱伯伯,皆俗呼也。」
《漢語大詞典》:一宗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汉书·吴王刘濞传:“天下一宗,死 长安 即葬 长安 ,何必来葬!” 颜师古 注:“犹言同姓共为一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 陆凯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新唐书·宗室传赞:“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浹 ( 何浹 )索纸万幅以答款,府司以数百幅给之,乃一纸书一宗。”红楼梦第八八回:“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何文卷?”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事有始终期限曰一成,或曰一终。今公牘转作一宗,通俗转作一桩,皆终字也。”
(4).表数量。一批。《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吕蒙 箭尽,正慌间,忽对 江 一宗船到。”
(5).表数量。一片,一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
《國語辭典》:族姓  拼音:zú xìng
1.種族和姓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
2.同族和異姓。《書經。呂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懼。」漢。孔安國。傳:「族,同族;姓,異姓也。」
3.世族大姓。《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陸續傳》:「陸續字智初,會稽吳人也,世為族姓。」《晉書。卷七七。諸葛恢傳》:「導嘗與恢戲爭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
《國語辭典》:合族  拼音:hé zú
1.聚合全族的人。《禮記。大傳》:「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處。」
2.全族、整個家族。《紅樓夢》第六八回:「回來咱們公同請了合族中人,大家覿面說個明白,給我休書,我就走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不知我們潮州人殺了他合族,還是我們潮州人謀了他的祖宗。」
3.聯宗,將同姓而本非一族的人聯合為一族。《晉書。卷六○。孫旂傳》:「旂子弼及弟子髦、輔、琰四人,並有吏材,稱於當世,遂與孫秀合族。」
《漢語大詞典》:宗家
(1).同族,本家。汉书·韦玄成传:“室家问 贤 当为后者, 贤 恚恨不肯言。於是 贤 门下生博士 义倩 等与宗家计议,共矫 贤 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 大河 都尉 玄成 为后。” 颜师古 注:“宗家, 贤 之同族也。”后汉书·耿纯传:“是时郡国多降 邯郸 者, 纯 恐宗家怀异心,迺使 訢宿 归烧其庐舍。”
(2).用于称同姓。 宋 无名氏 《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公为人作铭文,未尝受遗,后作 范忠献 铭,其子欲以金帛谢,拒之。乃献以所畜书画,公悉不收,独留道德经而还,戒之曰:‘此先君所藏,世之所宝,某窃以为宗家惜之,毋为人得也。’”
《國語辭典》:宗姓  拼音:zōng xìng
皇族。《北齊書。卷三八。元文遙傳》:「魏之將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奪,文遙即以與之。」《宋史。卷三○三。趙湘傳》:「帝悅,為製宗室座右銘,賜寧王元偓以下并及湘,且諭之曰:『卿,宗姓也,故賜卿。』」
《國語辭典》: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親屬。《禮記。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內朝,內親也。」《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只說這晚人客來往不絕,幸得幾個內親照應。」
2.母親。《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昔有樊寮至孝,內親早亡,繼事後母。」
3.妻子的親戚統稱,如內兄弟、連襟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卻說姚家有個極密的內親,叫做周少溪。」
4.內心親近。《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