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砦栅
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宋书·柳元景传:“又於东南据高丘,屯砦栅。” 明 宋濂 《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募驍勇,植砦栅,相率固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 蒙古 图垒 帅众入 陕西 ,于京兆、 同 、 华 间破砦栅六十餘所,遂趋 凤阳 。”
《國語辭典》:布防  拼音:bù fáng
军队于战场上布置防线。如:「师长命令第二营到前线布防。」
《漢語大詞典》:屯防
驻兵防御。新唐书·兵志:“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於边将之屯防者。”
《漢語大詞典》:前沿
(1).前部的边沿。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我住的是山上一间小土窑,我在窑顶上种南瓜,破坏了走水沟,结果大雨冲刷,前沿塌落,险些把我封闭在里面。”
(2).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沿。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敌人的几次冲锋虽被打退,但是前沿支撑点却被敌人夺去了一处。”
(3).泛指斗争的第一线。《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我从心底里相信,我同我们这一代人一起,正站在解放全人类的战斗的最前沿。”《文汇报》1984.6.28:“在核酸研究这个当代国际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上,闯进来了一个 中国 人。”
《漢語大詞典》:辽事(遼事)
指 明 末于 辽 东防御 女真 入侵之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福将:“使其今日在事, 辽 事未必败坏至此。”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自序》:“幸存録者,先 忠惠 国变后所述也。首盛衰大势, 辽 事门户与流寇,皆有大略。”《檮杌闲评》第四三回:“便矫旨道:‘自有 辽 事以来,厂臣毁家紓国,士饱其粟,马饱其芻,禄米宜从优给。’”
《漢語大詞典》:障堡
边塞险要处防御用的城堡。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今岁 西戎 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漢語大詞典》:排叉
军事防御设施。以带丫杈的树枝排列插在地上阻遏敌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一週迴鹿角交加,四下里排叉密布。”
《漢語大詞典》:重栅
多重栅栏。古代军队扎营均立栅栏作为防御物。宋书·刘锺传:“伪冠军征讨督护 譙亢 等两岸连营,层楼重栅,众号三万。”
《漢語大詞典》:镇御(鎮禦)
镇守治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 方叔 、 召虎 之臣镇御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晋书·琅邪王伷传:“代 卫瓘 镇 下邳 。 伷 镇御有方,得将士死力, 吴 人惮之。”
镇守防御。 唐 贾至 《授韩洪山防御史制》:“或谋府冲深,才膺镇御。”
《漢語大詞典》:敌台(敵臺)
(1).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相去约有三里,周围水遶数重,拆取民舍板片沿墙起盖敌臺。”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之外则敌臺,宜备堞垣,宜备牛马墙,宜备喑门。”
(2).敌方的电台。
《漢語大詞典》:抗御(抗禦)
抵抗,防御。晋书·邵续李矩等传论:“招集义勇,抗御仇讎。”梁书·昌义之传:“时城中众纔三千人, 义之 督帅,随方抗御。” 萧乾 《栗子·参商》:“她感到了威胁。抗御是必须的了。”
《漢語大詞典》:木荐(木薦)
木板制的防御武器,形如盾。《汉书·晁错传》:“材官騶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 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木荐,以木板作如楯。”
《國語辭典》:阻击(阻擊)  拼音:zǔ jí
以防禦方式阻止敌人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阻击战」。
《漢語大詞典》:栅垒(栅壘)
军事上防御用的栅栏与土垣。北史·杨津传:“ 津 以贼既乘胜,士众劳疲,栅垒未安,不可拟敌,欲移军入城,更图后举。”
《國語辭典》:碉堡  拼音:diāo bǎo
军事上指用来屯兵防守的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其高低、大小、方圆,依地势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