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题桥柱(題橋柱)
汉 司马相如 初离 蜀 赴 长安 ,曾于 成都 城北 昇仙桥 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清 赵翼 《芸浦中丞复奉命来抚江南以诗即赠》:“似偿少日题桥柱,惜未炎天啖荔芰。”亦省作“ 题桥 ”、“ 题柱 ”。 唐 苏颋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宋 苏轼 《复改科赋》:“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
《漢語大詞典》:咸阳桥(咸陽橋)
即 西渭桥 。 汉 建元 三年始建,因与 长安城 便门 相对,也称 便桥 或 便门桥 。故址在今 咸阳市 南。 唐 代称 咸阳桥 ,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国语辞典》:韦应物(韦应物)  拼音:wéi yìng wù
人名。(西元737~830?)唐京兆(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性高洁,工诗,尤长于五言,其诗閒澹简远似陶渊明。玄宗时官左司郎中,德宗时出任苏州刺史,世称为「韦苏州」。著有韦苏州集。
《漢語大詞典》:九龙池(九龍池)
(1). 唐 代 长安 池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赶 九龙池 赏 杨 家一捻红。” 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 若耶溪 西施 戏瓢, 九龙池 玉环 鬭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九龙池》:“ 九龙池 接近 昭陵 ,其北有 粹泽亭 为累朝驻蹕之地。”
(2).故址在今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县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四川汶山县:“ 巨人山 在 汶山县 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传是 九龙池 。”
《漢語大詞典》:青门隐(青門隱)
秦 东陵侯 召平 , 秦 灭后隐居 长安 青门 外,以种瓜为业。后因以“青门隐”指隐居。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失路 青门 隐,藏门 白社 游。”亦用指 召平 。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跡慕 青门 隐,名惭紫禁仙。”
《漢語大詞典》:宜春院
唐 长安 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 开元 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 东京 ( 洛阳 )也有 宜春院 , 宝应 元年毁于兵火。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妓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楼下戏出队, 宜春院 人少,即以 云韶 添之。 云韶 谓之宫人,盖贱隶也。”参阅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三。
《漢語大詞典》:延秋门(延秋門)
唐 代 长安 禁苑西门。 天宝 十四载冬, 安禄山 起兵叛乱。次年六月, 唐玄宗 即由 延秋门 出 长安 ,赴 蜀 避难。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长安 城头头白乌,夜飞 延秋门 上呼。”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五:“ 玄宗 幸 蜀 ,自苑西门出,在 唐 为苑之 延秋门 ,在 汉 为都城 直门 也。既出,即由便桥渡 渭 ,自 咸阳 望 马嵬 而西。”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 延秋门 ,北曰 玄武门 。”
《漢語大詞典》:礼城(禮城)
汉 长安 十二门之一。太平御览卷一八三引 张晏 汉书注:“ 汉 宫殿名曰 长安 ,有 宣平门 、 覆盎门 、 万秋门 …… 礼城门 。”
《漢語大詞典》:青绮门(青綺門)
即 青门 。 长安 古城门名。古代常用为送别之处。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庙记》曰 霸城门 亦曰 青綺门 。” 唐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诗之一:“何处可为别, 长安 青綺门 。”亦省作“ 青綺 ”。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 青綺 春门,沟渠交映。” 唐 苏颋 《幸新丰及同州敕》:“ 左翊 之地,近入黄图; 新丰 之邑,甫邻 青綺 。”
《漢語大詞典》:芙蓉园(芙蓉園)
(1). 汉 代 洛阳 名园。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芙蓉园 在 洛阳 , 汉 家置之。”
(2). 隋 唐 长安 名园。 唐 杜甫 《乐游园歌》:“青春波浪 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京城南隅 芙蓉园 者,本名 曲江园 , 隋文帝 以曲名不正,詔改之。”
《漢語大詞典》:五京
(1).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 、东京 洛阳 、西京 凤翔 、南京 成都 、北京 太原 。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 ,号为西京,与 成都 、 京兆 、 河南 、 太原 为五京。”
(2).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3).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4).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漢語大詞典》:郑六(鄭六)
唐 人传奇故事人物。 郑六 在 长安 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 任氏 , 郑 追而求爱,遂同居。 郑 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 郑 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 唐 沈既济 《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不是 崔韜 逢雌虎,也不是 郑六 遇妖狐。”
《漢語大詞典》:海池
唐 代 长安 太极宫 中的池名。新唐书·尉迟敬德传:“时帝泛舟 海池 ,王命 敬德 往侍,不解甲趋行在。”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方泛舟 海池 , 世民 使 尉迟敬德 入宿卫。” 胡三省 注引《太极宫图》:“ 太极宫 中凡有三海池, 东海池 在 玄武门 内之东,近 凝云阁 ; 北海池 在 玄武门 内之西;又南有 南海池 ,近 咸池殿 。”
分類:长安
《漢語大詞典》:邵平园(邵平園)
秦 遗老 邵平 在 长安 城东 青门 种植的瓜园。后常用为感叹故园变迁的典故。 唐 沈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荒凉 萧相 闕,芜没 邵平 园。” 唐 岑参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诗:“竹里 巴山 道,花间 汉水 源。凭将两行泪,为访 邵平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