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钧天(鈞天)  拼音:jūn tiān
九天之一,指天的中央。语出《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央曰钧天,其星亢氐。」后亦泛指天空。《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國語辭典》:千钧(千鈞)  拼音:qiān jūn
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千钧形容非常重。《淮南子。主术》:「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六》:「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國語辭典》:大钧(大鈞)  拼音:dà jūn
1.天。《文选。卢谌。赠刘琨》:「大钧载运,良辰遂往。」
2.钧,音调。大钧指五音中宫、商二音。《国语。周语下》:「大钧有镈无钟,甚大无镈,鸣其细也。」
《漢語大詞典》:钧慈(鈞慈)
对帝王或长官的敬称。谓其仁厚慈爱。 宋 岳飞 《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餘□之粮,令 飞 得激厉士卒,径赴贼垒。”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勿受庆云图札子》:“欲望钧慈以太上皇帝却芝草故事,委曲奏陈。”
《國語辭典》:洪钧(洪鈞)  拼音:hóng jūn
造化、自然。《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漢語大詞典》:钧衡(鈞衡)
(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 孙钦善 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國語辭典》:秉钧(秉鈞)  拼音:bǐng jūn
执掌政权。元。蒲道源〈闲居纪事〉诗二首之二:「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也作「秉权」、「秉轴」。
《國語辭典》:陶钧(陶鈞)  拼音:táo jūn
1.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盘。后世多以陶工转动旋盘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汉书。卷五一。邹阳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也作「陶甄」。
2.意象的经营塑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國語辭典》:万钧(萬鈞)  拼音:wàn jūn
钧,三十斤。形容其重无比。汉。贾山〈至言〉:「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漢語大詞典》:鸿钧(鴻鈞)
(1).大钧。指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嘉节良辰。” 元 吴澄 《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歷,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比喻国柄;朝政。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 秦观 《代贺蔡相公启》:“ 姚元崇 入赞鸿钧,初闻远略; 霍子孟 建承顾命,益见忠谋。”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望鸿钧而竚惠。”
(3).指鸿恩。 唐 苏颋 《代家君让左仆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鸿钧。”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伤弱植之易摇,悼鸿钧之难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臣等袜线才微,愧无裨於龙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鸿钧。”
《漢語大詞典》:国钧(國鈞)
犹国柄。 晋 王羲之 《遗殷浩书》:“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 唐 白居易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寄三相公》诗:“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旧唐书·李德裕传:“﹝ 李德裕 ﹞以父再秉国钧,避嫌不仕臺省,累辟诸府从事。”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夫贬异端,即所以崇政体;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国钧者,其熟思而审处之。”参见“ 国均 ”。
分類:国柄
《漢語大詞典》:国均(國均)
(1).国家政务的权柄。均,同“ 钧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圆盘,引申为权柄。《诗·小雅·节南山》:“ 尹氏 大师,维 周 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毛 传:“均,平。” 陈奂 传疏:“均,汉书·律历志作‘钧’。均、钧同。”北史·隋纪下·炀帝:“强臣豪族,咸执国均,朋党比周,以之成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均。”
(2).国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已矣余何叹,輟春哀国均。”
《國語辭典》:钧轴(鈞軸)  拼音:jūn zhóu
钧,制陶器时所用的转轮;轴,贯穿车轮中心,用以使车轮平顺运转的圆木。「钧轴」比喻秉持要政的人。唐。吕温〈房梁公元龄〉:「大邦钧轴,至则委汝。」唐。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閒官寄病身。」
《漢語大詞典》:化钧(化鈞)
(1).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 明 李东阳 《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
(2).教化普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昔在 陶唐 ,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周振甫 注:“化钧;化均,教化普遍,指风俗淳朴,有不教而化的意思。”
《國語辭典》:钧陶(鈞陶)  拼音:jūn táo
造就人才。元。雅琥 送王继学参政赴上都奏选诗:「参相朝天引列曹,三千硕士在钧陶。」
《漢語大詞典》:钧听(鈞聽)
对尊长听闻的敬称。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干冒钧听,下情恐惧之至。”《水浒传》第八五回:“有件小事,上达钧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