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國語辭典》:语序(語序)  拼音:yǔ xù
语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组合排列的次序。语序的变动往往使词组或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也称为「词序」。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语序改变,意义也改变。
《國語辭典》:熟语(熟語)  拼音:shú yǔ
语言中已定型的固定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国语辞典》:说起来(说起来)  拼音:shuō qi lai
1.正式说来。有引导结论连结功能的词组。如:「这么说起来,我们还是亲戚。」
2.提起。有转折作用的词组。如:「说起来,也奇怪。」
《國語辭典》:连词(連詞)  拼音:lián cí
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句,以表示其相互连络关系的词。如「和」、「与」、「而且」、「但是」等。参见「连接词」条。
《國語辭典》:重音  拼音:zhòng yīn
语词中含有数个音节时,其声调升高时读出的音,称为「重音」。
《國語辭典》:重读(重讀)  拼音:chóng dú
重新再读。如:「这篇文章请再重读一遍好吗?」
分類:重新阅读
《國語辭典》:重读(重讀)  拼音:zhòng dú
将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中的某些音节的音读得强些、重些,称为「重读」。
《國語辭典》:略语(略語)  拼音:lüè yǔ
从原词中节录部分词素后,所产生的新词。如「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略语为「中华电信」。与缩语抽取关键词素再作组合不同。
《國語辭典》:缩写(縮寫)  拼音:suō xiě
拼音文字中,简化书写繁复语词的方法。如DOS为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缩写。
《国语辞典》:加词(加词)  拼音:jiā cí
词组中附加在主体词之上,用来形容主体词的词。如高山的「高」、飞鸟的「飞」。
《國語辭典》:倒句  拼音:dào jù
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也称为「倒装句」。
《國語辭典》:词序(詞序)  拼音:cí xù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前后排列次序。尤其在孤立语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为词序的变动往往使词组或句子产生不同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也称为「语序」。
《漢語大詞典》:偏次
旧语法名词。指偏正词组修饰中心词的成分。参阅 马建忠 《马氏文通》
《国语辞典》:逻辑重音(逻辑重音)  拼音:luó jí zhòng yīn
语言学上指在一句话中用来强调某词或某词组的重音。其作用在凸显该词(组)句义上的地位,所以结构、内容一样的句子可以藉逻辑重音的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他每天看书」一句,重音若在「他」上,则强调不是别人;在「每天」上,就特别说明不是偶尔;在「看」上,便区分不是写等其他动作;在「书」上,则点出不是期刊、杂志等。
《国语辞典》:包孕句  拼音:bāo yùn jù
含有主谓词组的句子。如「这朵花颜色很漂亮」句中的「颜色很漂亮」就是主谓词组。也称为「子句」。
《国语辞典》:缩称(缩称)  拼音:suō chēng
抽取原词或词组关键性的词素重新组合成缩语。缩称后的词若无原词的相衬,本身无意义。如「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缩称为「消基会」、「公平交易法」缩称为「公交法」、「蓬门荜户」缩称为「蓬荜」。也作「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