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洋然
茫若
忙然
盲然
空洞
迷茫
漠然
茫乎
昏默
糊糊涂涂
《漢語大詞典》:洋然
(1).犹茫然。模糊不清。墨子·经说下:“意,相也。若‘楹轻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谭戒甫 校释:“洋然,犹言汒然;汒洋叠韵联绵字,义得通也。又集韵:‘汒,亦作芒;通作茫。’则茫然,犹言茫昧然,不可知之貌也。”
(2).舒缓自在貌。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尝见丞相 荆公 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
忧思貌。 明 宋濂 《凝道记上》:“ 龙门子 仰瞻俯睨,洋然若有得者,乃赋《白云》之歌……歌罢,復北面而叹。”
《漢語大詞典》:茫若
茫然。庄子·天地:“ 蒋閭葂 覷覷然惊曰:‘ 葂 也汒若於夫子之所言矣。’”
分類:茫然
《漢語大詞典》:忙然
犹茫然。若有所失貌。列子·杨朱:“ 子产 忙然无以应之。” 杨伯峻 集释引 胡怀琛 曰:“忙然,今通作‘茫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僧﹞恍惚间以刀刺之,妇人遂倒,乃沙弥误中刀流血死矣。僧忙然,遽与行者瘞之於饭瓮下。”
《漢語大詞典》:盲然
犹茫然。形容无知。 孙中山 《提倡民生主义之真义》:“然彼辈之所以为此説者,盖未知民生主义为何物,故盲然为无谓之反对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其时虽得不着内力充分的发展,--本是盲然蠢动,何尝立刻得饮春风中的甘露。”
分類:茫然无知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國語辭典》:迷茫  拼音:mí máng
1.景色广阔而无法分辨方向。如:「这冰天雪地,一片迷茫。」
2.神情恍惚。如:「解释了半天,他脸上还是一副迷茫的神情。」
《國語辭典》:漠然  拼音:mò rán
1.寂静无声。《庄子。天道》:「老子漠然不应。」
2.不关心、不相关或无知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众朋友多来吊唁,就中便有说著会试一事的,灿若漠然不顾。」
《漢語大詞典》:茫乎
亦作“ 芒乎 ”。 犹茫然。无所知的样子。庄子·天下:“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金 王若虚 《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 清 梅曾亮 《〈管异之文集〉书后》:“ 异之 亡,余虽於学日从事焉,茫乎不自知其可忧而可喜也。”参见“ 茫然 ”。
分類:茫然所知
《國語辭典》:茫然  拼音:máng rán
1.无所知的样子。唐。韩愈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诗:「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红楼梦》第三三回:「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
2.怅惘若失的样子。唐。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诗:「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3.广远的样子。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杜甫〈遣兴〉诗三首之一:「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漢語大詞典》:昏默
(1).糊涂沉默。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今之一往直前,固胜于前之昏默,而一或不慎,则自蹈于危机,将不止于不能达其目的而止。”
(2).形容虚无寂静,不可测知。《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晋 郭象 注:“窈冥、昏默,皆了无也。” 成玄英 疏:“至道精微,心灵不测,故寄窈冥深远,昏默玄絶。”
(3).茫然若人失的样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不忍归行宫,於巷中倚杖欹首而立。圣情昏默,久而不进。”
《漢語大詞典》:糊糊涂涂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的。例如:一夜没有安稳睡觉,又是一天辛勤工作,这时昏昏欲睡、糊糊涂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