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漢語大詞典》:不殰
胎不坏死。礼记·乐记:“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郑玄 注:“内败曰殰。” 陆德明 释文:“殰,怀任不成也。”文子·原道:“鸟卵不败,兽胎不殰,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
分類:坏死
《漢語大詞典》:败血(敗血)
中医指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又叫恶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
《漢語大詞典》:斩毒(斬毒)
割除因病毒坏死的肌肤。《宋书·臧质传》:“执药随亲,非情谬於甘苦;挥斤斩毒,岂忘痛於肌肤?”
《國語辭典》:溃疡(潰瘍)  拼音:kuì yáng
身体内外原当完整的表面(如皮肤、胃肠道黏膜)发生较深层缺损,而产生疼痛症状或功能失常的情况(如皮肤溃疡、胃溃疡)。
《國語辭典》:死肌  拼音:sǐ jī
坏死或失去感觉的肌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分類:坏死肌肉
《國語辭典》:坏死(壞死)  拼音:huài sǐ
一个或数个细胞或器官、组织的一部分发生不可逆性的伤害而死亡,称为「坏死」。
《國語辭典》:褥疮(褥瘡)  拼音:rù chuāng
病名。因固定某一姿势过久,如:久卧在床或久坐在椅,局部皮肤长期遭受压迫,使血液循环不顺而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发炎、坏死、溃烂等的症状。也作「蓐疮」、「压迫性溃疡」。
《漢語大詞典》:顽肉(頑肉)
坏死硬化的皮肉。 清 徐芳 《诺皋广志·半面人》:“以血掌摸其半面,毒大发,眉目颧颊,次第塌坏,化为顽肉。”
《国语辞典》:坏疽(坏疽)  拼音:huài jū
局部组织坏死,呈黑色或灰褐色,并出现腐败现象。多发生于四肢或内脏。
《国语辞典》:乌脚病(乌脚病)  拼音:wū jiǎo bìng
病名。因肢体末梢血管阻塞,引发手指脚趾末端坏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发冷、皮肤发黑、刺痛、腐烂的病状。一旦发病,常自脚盘向上伸延,侵蚀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肤和其他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用含砷量过多的河水或井水有关。
《国语辞典》:噬人菌  拼音:shì rén jùn
指可以引起肌肉和筋膜坏死的细菌。包括A型链球菌、嗜水性产气单胞杆菌、创伤弧菌、厌气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从伤口进入体内,感染后会组织红肿、发高烧,并有剧烈疼痛。如:「只要一有伤口就迅速澈底清洁消毒,就可避免噬人菌的侵扰。」
《漢語大詞典》:梗死
谓局部动脉堵塞,造成人体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多发生于心、肾、肺、脑等处。
《漢語大詞典》:青腿牙疳
两腿青紫如走马疳那样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称“青腿牙疳”。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到了冬天,唾口唾沫,到不了地,就冻成冰疙疸儿了。就我们娘儿三个,这一到那儿怕不冻成青腿牙疳吗?”
《國語辭典》:脓肿(膿腫)  拼音:nóng zhǒng
一种病理现象。指组织发炎后,部分坏死,形成脓液,积存于发炎的组织内。通常以发热、红肿、疼痛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