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线画(綫畫)
用线条描写而成的绘画。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 唐 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在 唐 ,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
《國語辭典》:速写(速寫)  拼音:sù xiě
在短时间内,用简单的线条,扼要的表现出物体的形体、姿态或神情等的绘画方法。
《国语辞典》:衬底(衬底)  拼音:chèn dǐ
印刷上指以网或网片,烘托文字、线条、图案等。
《国语辞典》:阴雕(阴雕)  拼音:yīn diāo
一种平面雕刻。将木板上的线条及图案部分挖去,呈凹陷状,不同于浮雕的表现方式。
《漢語大詞典》:云雷纹(雲雷紋)
殷 周 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商 代青铜器﹞花纹多富丽繁缛,有饕餮纹,夔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形式。”
《國語辭典》:框框  拼音:kuāng kuang
1.在文字、图片周围所加的线条。如:「他用签字笔在照片四周加上了一个红框框。」
2.事物固有的格式及范围。如:「张女士所编导的舞台剧,突破了传统的框框,令人耳目一新。」也称为「框子」。
《國語辭典》:透视(透視)  拼音:tòu shì
1.从假设的透明平面,视察物象,绘图上多应用此原理及方法。即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2.对人或事物,作明晰的观察。
《漢語大詞典》:铁线描(鐵線描,鐵綫描)
中国画运用工笔的一种技法。线条细密,刚劲有力,形如铁线,故名。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 河内 民家墙内,得一石碑,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笔法乃铁线描也。”亦作“ 铁綫描 ”。 鲁迅 《书信集·致魏猛克》:“粗笔写意画有劲易,工细之笔有劲难,所以古有所谓铁线描,是细而有劲的画法,早已无人作了,因为一笔也含胡不得。”
《漢語大詞典》:线形(綫形)
(1).指各种线条的不同形状。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的分析》:“在艺术家的心目中,这个世界是许多颜色、许多线形和许多声音所纵横组合而成的形象。”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的分析》:“发生快感的线形就是美的,发生不快感的线形就是丑的。”
(2).也称条形。植物叶片的一种形状。这种形状的叶子狭而长,两侧近于平行,如蜈蚣草的叶子。
《國語辭典》:星条旗(星條旗)  拼音:xīng tiáo qí
美国国旗。由十三条红白相间的长条和五十颗星构成图案。
《国语辞典》:鸭蛋脸儿(鸭蛋脸儿)  拼音:yā dàn liǎn ér
上圆下尖的脸型,形似鸭蛋,因称。线条弧度流畅,整体轮廓均匀。额头宽窄适中,与下半部平衡均匀,下巴成圆弧形。多用于形容女子上圆下尖,稍显丰腴的脸庞。《老残游记》第二回:「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也称「鹅蛋脸」、「鸭蛋脸」、「鹅蛋脸儿」。
《国语辞典》:透视画法(透视画法)  拼音:tòu shì huà fǎ
一种绘画方法。运用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景物的立体远近感。
《国语辞典》:有机线条(有机线条)  拼音:yǒu jī xiàn tiáo
美术上指徒手绘出的自由线条,以自由曲线为主。特色是不拘泥于任何规律的束缚,可随创作者的意念自由发挥。
《国语辞典》:钢笔画(钢笔画)  拼音:gāng bǐ huà
全部或部分用钢笔所作的画。利用重叠排比的线条,以增强立体感。今常用于插图或漫画。
《国语辞典》:雕刻刀  拼音:diāo kè dāo
雕刻器物时专用的刀子。依线条雕刻的需要而有各种不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