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寥泬
(1).空虚幽静;开阔清朗。《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乳竇既滴沥,丹井復寥泬。”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泬寥,旷荡空虚,静也。” 吕向 注:“寥泬,深也。” 前蜀 贯休 《古镜词上刘侍郎》诗:“至宝不自宝,照古还照今。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沉沉。” 清 魏源 《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循海塘东西礮臺眺望一海角,划然长啸,水天寥泬。”
(2).指天空。太平广记卷一○二引《三宝感通记·新繁县书生》:“每至斋日,村人四远就设佛供。常闻天乐,声震寥泬,繁会盈耳。” 宋 林逋 《鸣皋》诗:“皋禽名秪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閒意到青云。”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辛丑月在子,层云掩寥泬。”
(3).寂寥;孤单。 宋 叶适 《信州重修学记》:“何 孔 孟 所称稀阔而不多歟?由 孔 孟 至於今,又加久矣,其可称者,何寥泬而不继歟?” 宋 刘敞 《秋雪寄献臣》诗:“出门顾道路,冰霰埋车辙。咫尺阻相过,谁当慰寥泬?” 清 龚自珍 《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天地有四时,莫病於酷暑,而莫善於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
《國語辭典》:虚薄(虛薄)  拼音:xū bó
才力薄弱。晋。潘岳〈在怀县作〉诗二首之二:「虚薄乏时用,位微名日卑。」
《國語辭典》:无聊赖(無聊賴)  拼音:wú liáo lài
1.潦倒失意而无所依靠。《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太上皇帝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乱兵所害。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2.郁闷、心烦。如:「百无聊赖」。
《漢語大詞典》:无无(無無)
连空虚无有也没有。 中国 古代道家认为的天地万物形成以前的空寂状态。后亦泛指虚无,乌有。《淮南子·道应训》:“予能无有矣,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於此哉?” 高诱 注:“言我能使形不可得,未能殊无形也。” 前蜀 贯休 《道情偈》之一:“ 崆峒老人 专一一, 黄梅真叟 却无无。” 宋 宋祁 《庭戒诸儿》:“如一沤生,一沤灭,还入於海,沤自妄见,海无生灭,无有也,亦无无有,亦无无无,淡然无所得而止,止亦不止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二:“无无,然后平等。”
《國語辭典》:捣虚(擣虛)  拼音:dǎo xū
乘虚攻击。《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下》:「南诏必袭邕管,不先防近而图远,恐捣虚绝粮道,且深入。」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武安君出奇兵快捣虚,齐田单火牛阵有如脱兔。」
《漢語大詞典》:空然
(1).空虚貌。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2).徒然。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慙汗仰皇扃。” 明 何景明 《恽功甫悼亡》诗之二:“平生《白头吟》,空然发悲调。”
《國語辭典》:孤虚(孤虛)  拼音:gū xū
术数用语。戌亥称为「孤」,辰巳称为「虚」。传说中这个日子不利嫁娶。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不甫能就三合天地婚,避孤虚日月轮,望十载功名志,感一朝雨露恩。」也作「空亡」。
《漢語大詞典》:趁虚
(1).见“ 趁墟 ”。
(2).趁其虚弱或空虚之时。《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未免是当初操劳太过,如今百病趁虚而入。”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三场:“命令你们二纵,乘船奔袭 姜堰 ,趁虚消灭保九旅旅部。”
《國語辭典》:趁墟  拼音:chèn xū
赶集。如:「天色微曦,便到市场趁墟去了。」明。林弼〈龙州〉诗三首之二:「趁墟野妇沽甜酒,候客溪童进辣茶。」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虚烦(虚煩)
(1).空虚烦躁。 汉 枚乘 《七发》:“临 朱汜 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
(2).中医谓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过汗、吐、下后,馀热未清,胸中烦热,睡眠不宁等现象是虚火内扰,称为“虚烦”,属虚热症。
《漢語大詞典》:发空(發空)
(1).感到空虚。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刚才,立在 中海 的桥上;现在,与个熟人坐在屋里;变动的急剧,使他心中发空;同时也发着些热气。”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只有在大风大雨的黑夜,半夜惊醒,她忽然会想:‘也许他早死在 日本 人手里了!’心里一阵发空,搂着孩子悄悄哭了。”
(2).指里面没有人。 峻青 《黎明的河边·看喜》:“栏里也有牛,囤子里也有粮食,可是,屋子里却总是发空。”
分類:里面空虚
《國語辭典》:浮脆  拼音:fú cuì
1.声音轻浮薄脆。宋。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诗:「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清。朱孝纯〈去渝州作〉诗:「平羌江水去如奔,浮脆笙簧伤耳根。」
2.比喻虚浮、虚幻。宋。胡舜陟〈感皇恩。乞得梦中身〉词:「光景如梭,人生浮脆。」宋。陈宓〈东湖四咏〉诗:「人生苦浮脆,乃过金石坚。」
《漢語大詞典》:寂漠
(1).同“ 寂寞 ”。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2).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3).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4).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漢語大詞典》:浮论(浮論)
空虚不实的言论。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羣辈之躁聚势门,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虚文相挻,浮论相倚。”
《漢語大詞典》:饥虚(饑虚)
(1).犹饥荒。飢,通“ 饥 ”。《后汉书·左雄传》:“今 青州 飢虚,盗贼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贷。”
(2).谓腹中空虚而飢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飢虚,起行盗食。”
腹中空虚而飢饿。饥,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贤者诚难测度!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
《國語辭典》:泡沫  拼音:pào mò
聚在一堆的许多小气泡。如:「肥皂水经搅拌后会产生许多泡沫。」
《漢語大詞典》:泡沫塑料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