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赍(重齎)
赠人的厚重礼物。史记·南越列传:“王、王太后飭治行装重齎,为入朝具。”
《國語辭典》:转赠(轉贈)  拼音:zhuǎn zèng
辗转赠送他人。《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六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漢語大詞典》:采礼(采禮)
因婚聘而由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妾在 朱 家,原非采礼媒定者,胡畏之?”参见“ 纳采 ”。
《國語辭典》:纳采(納采)  拼音:nà cǎi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遣派媒人携带一定的礼物,向女家正式求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卢生来行纳采礼,正在堂前拜跪。」
《漢語大詞典》:纳贽(納贄)
初次拜见长者时馈赠礼物。 汉 王逸 《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秀才自言 胡氏 ,遂纳贄馆之。”
《漢語大詞典》:礼贽(禮贄)
见面时进献的礼物。国语·周语中“ 子家 奔 齐 ” 三国 吴 韦昭 注:“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贄,私覿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
《國語辭典》:赆仪(贐儀)  拼音:jìn yí
送行时赠别的财物。《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怜小霞母子扶柩远归,也有送勘合的,也有赠赙金的。也有馈赆仪的。」
分類:送行礼物
《漢語大詞典》:锦币(錦幣)
锦帛一类贵重的礼物。新唐书·浑瑊传:“帝识其谍,用不疑,更赐良马、锦币。”
《國語辭典》:托盘(托盤)  拼音:tuō pán
可盛东西、用手托承的盘。《水浒传》第三九回:「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
《国语辞典》:薄仪(薄仪)  拼音:bó yí
不贵重的礼物。如:「粗备薄仪,敬请笑纳。」也作「薄礼」。
分类:贵重礼物
《漢語大詞典》:引进使(引進使)
主管进奉礼物的官。始设于 五代 , 宋 沿其制。 宋 王溥 五代会要·诸使杂录:“ 梁 朝诸司使名:崇政院使、租庸使……引进使。”新五代史·晋出帝纪:“辛丑,引进使、太府卿 孟承诲 使于 契丹 。”宋史·职官志六:“引进司使、副各二人,掌臣僚、蕃国进奉礼物之事。”
《漢語大詞典》:币马(幣馬)
指用作礼物的马。周礼·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覲会同,毛马而颁之,饰币马,执扑而从之,凡宾客受其币马。” 孙诒让 正义引 吴廷华 云:“校人,马官。而言币者,谓以马为币,盖马为《小行人》六币之一,故亦称币。非币帛之币也。”
《漢語大詞典》:币献(幣獻)
贡献礼物。周礼·天官·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 郑玄 注:“诸侯朝聘所献国珍。” 宋 王安石 《南郊进奉状》:“切睹燎烟之盛,式修币献之常。”
《漢語大詞典》:汤聘(湯聘)
孟子·万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 之野,而乐 尧 舜 之道焉…… 汤 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 汤 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 尧 舜 之道哉?’”本谓 商汤 用礼物聘请 伊尹 出来做官。后以“汤聘”指官爵利禄。高子遗书·会语十八:“苟无嚣然於 汤 聘的心肠,早有翻然而改的行径,未有不为富贵所魔者。”
《漢語大詞典》:女贽(女贄)
古时女子谒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漢語大詞典》:献馈(獻饋)
进奉礼物。新唐书·刘瞻传:“ 瞻 为人廉约……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终始完洁。”新五代史·杂传·段凝:“ 梁太祖 北征,过 怀州 , 凝 献馈甚丰, 太祖 大悦。”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金桥图:“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謁,帝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锡賚有差。”
分類:进奉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