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点点散居士室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國語辭典》:点点(點點)  拼音:diǎn diǎn
1.很小、很少。《野叟曝言》第六○回:「你点点年纪,怎舞得如此纯熟?」
2.形容小而多。北周。庾信 晚秋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3.形容雨水一点一点的落下。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國語辭典》:一点点(一點點)  拼音:yī diǎn diǎn
形容极少。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怜见赵家三百馀口,诛尽杀绝,止有一点点孩儿。」《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偏碰著刘学深没有瞧见,还在那里满嘴的说甚么祇有一点点大。」
《國語辭典》:星星点点(星星點點)  拼音:xīng xīng diǎn diǎn
1.形容多而零散。如:「今夜的池塘边,有无数星星点点的火把闪耀著。」
2.形容极少或细碎。如:「我得到的皆是星星点点、片片断断的资料,很难据以做出判断。」
《国语辞典》: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拼音:zhǐ zhǐ diǎn diǎn
在人背后批评、说閒话。《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有些外国人多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说笑他,饶鸿生也顾不得这许多。」也作「指指戳戳」。
《国语辞典》:点点点(点点点)  拼音:diǎn diǎn diǎn
删节号「……」的口语表示法。通常用来作无法描述的情节删略。如:「于是他们俩进了房间,底下的事就点点点了!」
《国语辞典》:斑斑点点(斑斑点点)  拼音:bān bān diǎn diǎn
斑点很多,四处分布的样子。如:「这生锈了的古铜镜,斑斑点点,古意盎然。」《镜花缘》第八回:「唐敖进前细看,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纹,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漢語大詞典》:花花点点
形容杂乱无序的图案、斑点。例如:新衣服刚穿两天就弄得花花点点;海水在月色下闪着花花点点的亮光。
《分类字锦》:归飞点点(归飞点点)
林逋 春暮寄怀曹南通守任寺丞诗 江湖今日还劳结,目送归飞点点鸿。
分类:鸿雁
《漢語大詞典》:点点搐搐(點點搐搐)
见“ 点点搠搠 ”。
《國語辭典》:点点搠搠(點點搠搠)  拼音:diǎn diǎn shuò shuò
在背地里指指点点。后多指背后议论人的长短。《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当初陈家生子时,街坊上晓得些风声来历的,免不得点点搠搠,背后讥诮。」
《國語辭典》:点点搠搠(點點搠搠)  拼音:diǎn diǎn shuò shuò
在背地里指指点点。后多指背后议论人的长短。《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当初陈家生子时,街坊上晓得些风声来历的,免不得点点搠搠,背后讥诮。」
《漢語大詞典》:沈点点(沈點點)
同“ 沉甸甸 ”。亦作“沉点点”。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都是些沉点点鞭简挝鎚,明晃晃鎗刀剑戟。”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梦见一个小后生,挑着两个沉点点的笼儿。”
《漢語大詞典》:指注
(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五灯会元·北禅贤禅师法嗣·法昌倚遇禅师:“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
《漢語大詞典》:指手点脚(指手點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彦思 ﹞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漢語大詞典》:指戳
指指点点,在背后讥刺。《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你不周济他也罢了,还要许多指戳,许多笑话,生出许多的诬谤。”
《漢語大詞典》:散花
(1).使花朵飘散。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 ,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散花天女。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 散花天女 ”。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 散华 ”。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 。” 王琦 注:“ 散花楼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漢語大詞典》:散花天女
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説甚么出水 洛神 ,还疑作散花天女。”
分類:佛经人物
《漢語大詞典》:散华(散華)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序品》:“佛赴缘作散华贯华两説,结集者按説传之,论者依经申之。”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序品之二:“一者随国法不同,如 震旦 有序铭之文, 天竺 有散华贯华之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