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0,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期月
秋以为期
荣启期(又作:荣期)
尚书期
向子期(又作:子期)
虞延克期
知音
芷约兰期
子期(又作:钟子期 钟期)
词典
相期
有期
归期
心期
佳期
襟期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路》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宋·邢炳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

例句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 李绅 到宜武三十韵

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沾巾愧万人。 李绅 宿越州天主寺

典故
秋以为期


《毛诗正义》卷三之三〈国风·卫风·氓〉~34~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典故
荣先生
  
相关人物
荣启期


汉·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例句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 白居易 吾土

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白居易 池上幽境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白居易 临镜喜老

饱于东方朔,乐于荣启期。 白居易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典故
下重关
 
井投辖
 
孟公好客
 
孟公留
 
孟公辖
 
客投辖
 
尚书期
 
后阁走穷宾
 
投车辖
  
投辖井
 
投辖情
 
投辖饮
 
有井留车
 
留客辖
 
脱辖
 
车辖投井
 
辖全
 
辕车解轮
 
过陈遵饮
  
关门防客走
 
陈孟公
  
陈遵
  
陈遵重交

相关人物
陈遵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列传·陈遵〉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简释

孟公辖:后遂以“孟公投辖”为喜酒好客之典。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潜投孟公辖,狂乞莫愁钱。”


例句

既狎忘筌友,方淹投辖车。 周彦晖 晦日宴高氏林亭

既欣投辖赏,暂缓望乡情。 岑文本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

陈遵容易学,身世醉时多。 李商隐 春深脱衣

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 李峤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李白 扶风豪士歌

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方欣投辖情,且驻当归别。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投辖暂停留酒客,绛帷斜系满松阴。 杜牧 将赴池州道中作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杜甫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偶成投辖饮,不待致书招。 殷尧藩 过雍陶博士邸中饮

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 沈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

意深投辖盛,才重接筵光。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

投辖多连夜,鸣珂便达晨。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沉沉。 胡宿 早夏

陈遵重交结,田鼢擅豪华。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

且忘尧舜力,宁顾尚书期。 钱起 山园栖隐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 钱起 裴仆射东亭

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 韩仲宣 晦日重宴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骆宾王 帝京篇

莫虑能骑马,投辖自停车。 高峤 晦日宴高氏林亭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高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典故
向子期
 
子期

相关人物
向秀


《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又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例句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高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一作贻)之作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韦庄 思归

典故
虞延克期

相关人物
虞延


《后汉书》卷三十三《虞延传》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天,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冑,拥卫亲族,捍禦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例句

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伯牙
 
钟子期

参考典故
伯牙弦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第二·二曰本〉~740~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例句

知音方见誉,浮宦久相关。 刘威 冬日送友人西归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谁不仰清尘。 刘威 赠欧阳秀才

欲辞松月恋知音,去住多同羁鸟心。 刘沧 留别山中友人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知音既已死,良匠亦未生。 劭谒 赠郑殷处士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司马逸客 雅琴篇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崔珏 席间咏琴客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綦毋潜落第还乡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许棠 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韩愈 知音者诚希

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魏璀 湘灵鼓瑟

典故
芷约兰期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九〈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夏歌二十首〉~044~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四〈乐府·有所思〉~2504~
荡子好兰期,留人独自思。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阶前看草蔓,窗中对网丝。不言千里别,复是三春时。
典故 
钟子期
 
钟期

相关人物
钟子期


《吕氏春秋·纪部》卷九〈季秋纪·精通〉~507~
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子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钟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彊说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曰:『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
《國語辭典》:相期  拼音:xiāng qí
期盼、相约。唐。李白〈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气。」《三国演义》第八回:「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
分類:期待相约
《高级汉语词典》:有期
有一定期限
分类:有期
《國語辭典》:归期(歸期)  拼音:guī qí
归家的日期。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國語辭典》:心期  拼音:xīn qí
1.心中所向往。唐。白居易〈寄王质夫〉诗:「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2.两心深交,相互期许。《南史。卷一七。向靖传》:「我与士逊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國語辭典》:佳期  拼音:jiā qí
1.佳节、佳辰。唐。陆龟蒙 中秋待月诗:「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2.会合之期,亦指结婚之日。唐。赵嘏 彩凤逐帷低诗:「何年征戍客,传语报佳期。」
《漢語大詞典》:襟期
(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伦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國語辭典》:期月  拼音:jī yuè
1.一个月。《礼记。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宋。朱熹。章句:「期月,匝一月也。」《南齐书。卷二二。列传。豫章文献王》:「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宋。秦醇《谭意哥传》:「更期月,亲已约孙贳殿丞女为姻。」
2.一年、周年。《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观政于亭传,责成于期月。」晋。潘岳 悼亡诗三首之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悯。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漢語大詞典》:荣启期(榮啓期)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 ,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荣期(榮期)
春秋 隐士 荣启期 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於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 唐 吴筠 《高士咏·荣启期》:“ 荣期 信知止,带索无所求。”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 汉 魏 以降,文尚駢儷,诗严声病,所引用古人姓名,任意割省,当时不以为非,如 皇甫謐 《释劝》,‘ 荣期 以三乐感 尼父 ’, 庾信 诗‘唯有 丘明 耻,无復 荣期 乐’……谓 荣啟期 也。”
《國語辭典》:投辖(投轄)  拼音:tóu xiá
辖,车轴头上的铁键。汉代陈遵好客,每宴宾客便关上大门,将宾客车辖取下,丢入井中,不让客人离去。典出《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陈遵传》。后比喻留客情切。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致书邮。」
《漢語大詞典》:闭门投辖(閉門投轄)
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后因以“闭门投辖”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宋 苏轼 《杜介熙熙堂》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鵾絃铁拨响如雷。”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谭嗣同 在临刑之前就做一绝‘闭门投辖思 张俭 ’, 秋瑾 女士也有一句‘秋雨秋风愁杀人’。”
分類:车轴
《漢語大詞典》:陈筵(陳筵)
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 遵 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后因以“陈筵”为设宴纵饮之典故。 唐 李峤 《酒》诗:“ 孔 坐洽良儔, 陈 筵几献酬。”
分類:设宴
《國語辭典》:陈遵投辖(陳遵投轄)  拼音:chén zūn tóu xiá
东汉陈遵好客嗜酒,每邀宾客饮宴,必将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使其不得离去。见《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陈遵传》。后比喻主人好客。唐。骆宾王〈帝京篇〉:「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分類:好客
《國語辭典》:知音  拼音:zhī yīn
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见《列子。汤问》。后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文选。古诗一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漢語大詞典》: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國語辭典》:伯牙  拼音:bó yá
人名。春秋时善鼓琴者,与钟子期友善。《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也称为「伯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