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鸡爪风(雞爪風)
亦作“ 鸡爪疯 ”。 因风湿性关节炎形成的手足拘挛、无法伸展的疾病。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狗沁歌嚎了几声,鸡爪风扭了半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筋挛》“产后筋挛鸡爪风”:“产后筋脉拘挛疼痛,不能舒展,俗名鸡爪风。” 克非 《春潮急》二七:“读着读着, 文如仁 那皮肤白净的手,发起鸡爪疯来。”
《漢語大詞典》:瘑疮(瘑瘡)
生于手足间的疽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诸疮上:“瘑疮生手足间,相对生,如茱萸子,疼痒浸淫,久则生虫。”《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瘑疮》:“瘑疮每发指掌中,两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发久生虫。”
分類:手足
《漢語大詞典》:害釱
古时禁锢人手足的刑具。管子·幼官:“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 戴望 校正:“‘害’当从 刘 説读为‘辖’……盖‘辖’与械音近,‘釱’与桎音近。周礼·掌囚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梏亦械类。以是推之,则此亦当云‘在手曰辖,在足曰釱’矣。”
《國語辭典》:亲如手足(親如手足)  拼音:qīn rú shǒu zú
形容如手足一般亲密。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國語辭典》:爬竿  拼音:pá gān
一种传统竞技。源于汉代寻橦、宋朝立竿等节目。可分为三类:一、将竹竿顶在头上。也称为「戴竿」、「顶竿」。二、立长竿于地上,由一人或数人爬上竿顶表演。三、长竿竖立于肩部。至今仍列入体技训练项目。也称为「杠竿」、「夯竿」。
《漢語大詞典》:骈踬(駢躓)
谓手足不仁。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 赵岐 注:“是故 禹 稷 駢躓, 周公 仰思。”
分類:手足不仁
《漢語大詞典》:胼挛(胼攣)
手足蜷曲,不能伸展自如。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苟有舒其胼挛置之趋走者,又安敢爱气力、吝心髓於 和 扁 耶?”按,一本作“ 胝挛 ”。
《國語辭典》:手足重茧(手足重繭)  拼音:shǒu zú chóng jiǎn
手掌和脚底都长出厚茧。形容非常的辛勤劳苦。《淮南子。脩务》:「自鲁趍而十日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
分類:手足劳瘁
《國語辭典》:手足胼胝  拼音:shǒu zú pián zhī
手掌和脚底长满厚茧。形容极为辛劳勤苦。《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唐。牛僧孺〈辨私论〉:「昔大禹之手足胼胝,是公其身于治水也。」也作「手胼足胝」。
分類:手足劳瘁
《國語辭典》:手足失措  拼音:shǒu zú shī cuò
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参见「手足无措」条。唐。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己惭腼,手足失措。」《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
《漢語大詞典》:健粽
南宋 吴 中的民俗。夏至日包粽子,用捆束粽子的草系于手足,以祈祝健康,故名。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金钱癣(金錢癬)
即体癣。发生在面、颈、躯干、四肢、手足背等部位的癣。常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损害。主要发生在夏季。一般外用癣药水都能治愈。
《國語辭典》:挛踠(攣踠)  拼音:luán wǎn
手脚弯曲不能伸直的病。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齧人,无禦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或读为ㄌㄨㄢˊ ㄨㄢˇ luán wǎn。
手足柔软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手足柔软相
【三藏法数】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馀身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