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日(長日)  拼音:cháng rì
1.夏至。《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纪六十五。宣宗大中十二年》:「吾闻远诗云:『长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
2.冬至。《礼记。郊特性》:「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國語辭典》:长至(長至)  拼音:cháng zhì
1.夏至。《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2.冬至。《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冬至》:「后魏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唐。白居易 冬至宿杨梅馆诗:「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分類:夏至白昼
《國語辭典》:日至  拼音:rì zhì
1.冬至与夏至。《礼记。杂记下》:「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故知虚满之所在以为政令。」
2.每天到来。《墨子。尚贤中》:「夫治之法将日至者也,日以治之。」
《漢語大詞典》:日永
(1).指夏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故云。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孔 传:“永,长也,谓夏至之日。”
(2).指夏天白昼长。《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郭璞 《夏诗》:“融风拂晨霄,阳精一何冏。闲宇静无娱,端坐愁日永。” 唐 韦应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诗:“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明 夏完淳 《端午赋》:“朱明日永,丽节天中。”
《國語辭典》:长至(長至)  拼音:cháng zhì
1.夏至。《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2.冬至。《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冬至》:「后魏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唐。白居易 冬至宿杨梅馆诗:「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分類:夏至白昼
《國語辭典》:长日(長日)  拼音:cháng rì
1.夏至。《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纪六十五。宣宗大中十二年》:「吾闻远诗云:『长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
2.冬至。《礼记。郊特性》:「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漢語大詞典》: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漢語大詞典》:晏阴(晏陰)
(1).柔和之阴,微阴。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孙希旦 集解:“晏,安也。阴道静,故曰晏阴。夏至之日,微阴初起,故致其敬慎安静以养之,而定此晏阴之所成就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霽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列子·汤问:“ 孔周 乃归其妻子,与斋七日。晏阴之间,跪而授其下剑, 来丹 再拜受之以归。” 杨伯峻 集释:“晏阴之间,谓半晴半阴之间,非谓晚暮也。”旧唐书·代宗纪:“仲夏之月,静事无为,以助晏阴,以弘长养。” 金 雷琯 《古意》诗:“妾如朱槿花,含英愁晏阴。”
(2).借指夏至。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属晏阴之在序,当严气之方升。”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卷五。
(3).晴阴。吕氏春秋·诬徒:“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 陈奇猷 校释引 陶鸿庆 曰:“晏阴,犹言晴阴,故与喜怒并言。”
《漢語大詞典》:日长至(日長至)
指夏至。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孔颖达 疏:“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吕氏春秋·仲夏:“是月也,日长至。” 高诱 注:“夏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长至。” 陈奇猷 校释:“《仲冬》谓冬至为‘日短至’,明此夏至当可称‘日长至’也……‘日长至’亦称‘日至’。”旧唐书·代宗纪:“甲子,日长至,上御 含元殿 ,下制大赦天下,改 永泰 二年为 大历 元年。”
分類:夏至
《漢語大詞典》:养日(養日)
指夏至。白昼最长,故称。养,通“ 羕 ”。大戴礼记·夏小正:“时有养日。养,长也。” 孔广森 补注:“﹝ 黄尚书 曰﹞此即《月令》所谓日长至也。”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周南·汉广》“江之永矣”:“《夏小正》‘时有养日’、‘时有养夜’,养亦羕也。”
《國語辭典》:永日  拼音:yǒng rì
整天、终日。《诗经。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唐。裴铏《传奇。裴航》:「遂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叙话永日,使达书于亲爱。」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國語辭典》:三时(三時)  拼音:sān shí
1.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國語辭典》:至日  拼音:zhì rì
冬至日或夏至日。《易经。复卦。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唐。杜甫 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國語辭典》:中节(中節)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乐合于适当的法度、规范及道德要求,比喻为适中节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漢語大詞典》:祥风(祥風)
(1).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古代所指八风之一。《文选·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鬱。”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二:“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高旭 《爱祖国歌》:“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
(2).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鐘律调,音度施,四夷化, 越裳 贡。”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上僊公主 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國語辭典》:空桑  拼音:kōng sā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陈留县南。相传为伊尹出生的地方。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在鲁,一说在楚,出琴瑟之材。
3.自空心桑树里生长出来。古代传说有一采桑女子,在空心桑树里拾得一个婴儿,长大后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报冤雠不姓张。」《西游记》第一二回:「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