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黄钟(黃鐘)  拼音:huáng zhōng
乐律名。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亦为六律、六吕的基本音。也作「黄钟」。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國語辭典》:至日  拼音:zhì rì
冬至日或夏至日。《易经。复卦。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唐。杜甫 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國語辭典》:冬日  拼音:dōng rì
1.冬天。《诗经。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2.冬天的太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
《漢語大詞典》:冬爱(冬愛)
左传·文公七年:“ 酆舒 问於 贾季 曰:‘ 赵衰 、 赵盾 孰贤?’对曰:‘ 赵衰 ,冬日之日也; 赵盾 ,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以“冬爱”比喻仁爱慈惠。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踌躇冬爱,怊悵秋暉。”
分類:仁爱慈惠
《漢語大詞典》:日短
(1).白天最短的一天。指冬至日。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尧典》曰:‘日短星昴。’今乃日短星东壁,此皆随岁差移也。”
(2).白天短。 晋 陆云 《九愍·考志》:“景弥脩而日短,时愈促而夜长。” 唐 杜甫 《公安县怀古》诗:“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漢語大詞典》: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漢語大詞典》:迎阳(迎陽)
(1).冬至之后日渐长,古代于冬至日出南郊祭天,谓之“迎阳”。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配天道尊,迎阳义重。” 明 唐顺之 《送樊大夫会朝长至》诗:“天子迎阳疏玉户,羣方献寿拜金函。”
(2).谓迎着阳光。 宋 王安石 《和仲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漢語大詞典》:二九
(1).即十八。 汉 扬雄 《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 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唐 令狐楚 《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漢語大詞典》:借春
(1). 唐 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2).借取春光。 宋 陈造 《闻师文过钱塘》诗:“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3).谓凭借、依靠春光。 清 宁调元 《早梅迭韵》:“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漢語大詞典》:日南至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年若干,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旧唐书·太宗纪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圆丘。”
《漢語大詞典》:七九
(1).步枪的一种。 萧军 《八月的乡村》第七节:“一共是二十七个人,二十七棵步枪:七九、‘大盖’、‘八米厘’……全有啊!”
(2).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國語辭典》:冬节(冬節)  拼音:dōng jié
1.冬季。《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方涉冬节,农事閒隙。」
2.冬至。参见「冬至」条。
《漢語大詞典》:一九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 。”又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3). 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國語辭典》:弓蛇  拼音:gōng shé
比喻因错觉而产生惊疑。参见「杯弓蛇影」条。元。谢应芳 顾仲瑛临濠惠书词甚慷慨诗以代简诗:「酒杯已辨弓蛇误,药杵无劳玉兔将。」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枭羹(梟羹)
以枭肉制的羹汤。古代夏至日皇帝制之以赐臣下,寓有除绝邪恶之意。史记·孝武本纪“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 汉 使 东郡 送梟,五月五日为梟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太皇太后阁》诗之五:“百官却拜梟羹赐,凶去方知 舜 有功。” 明 夏完淳 《端午赋》:“萧条佳节,惨淡餘生。盘中角黍,杯底梟羹。” 清 钱谦益 《王氏南轩世祠记》:“流风浇薄,家训刓敝,衣冠华胄,天属近亲,靡不家饗梟羹,人怀鴟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