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刑问(刑问)  拼音:xíng wèn
用刑具审问。如:「古代有以炮烙刑问犯人的酷刑。」也作「刑讯」。
《國語辭典》:拿问(拿問)  拼音:ná wèn
拘捕审问。《水浒传》第二六回:「知县看了道:『你且起来,待我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
分類:捉拿审问
《國語辭典》:提审(提審)  拼音:tí shěn
移转审讯。根据宪法第八条及提审法规定,一般人民若被法院以外之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得由当事人或其关系人向所属法院提出声请,要求拘捕机关将案子限时移转开庭审讯。如:「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
《漢語大詞典》:讯研(訊研)
审问追究。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并由巡警道拿获匪党九名,正在讯研。”
分類:审问追究
《漢語大詞典》:讯责(訊責)
审问惩处;责罚。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邕 初蒙讯责,便繫牢户,水不入口者踰五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不然,止以无心处之可也。至首加讯责,不亦伤乎?” 樊增祥 《批张荣呈词》:“惟 张世炳 任意鲸吞,情殊可恶,候唤案讯责。”
《漢語大詞典》:讯处(訊處)
审问处置。 张德义 刘培林 《董小宛传奇》第十八章:“关于讯处 霍华 之事,有 杨某 一肩负责,决不会让贵府有所干碍。”
《國語辭典》:讯供(訊供)  拼音:xùn gōng
审问以取得口供。如:「警察对嫌犯讯供时,是绝对禁止刑求的。」
分類:审问口供
《国语辞典》:打考  拼音:dǎ kǎo
拷打审问。《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记得恁打考千千遍,任苦告不肯担免,恁时却不看姊妹弟兄面。」也作「打拷」。
《国语辞典》:对簿公堂(对簿公堂)  拼音:duì bù gōng táng
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公开审问、争讼,以辨是非。如:「这件喧腾一时的诽谤事件,最后终于对簿公堂了。」
《漢語大詞典》:付推
交付有司审问。南史·到仲举传:“事发, 师知 下狱赐死, 暹 、 不佞 并付推,乃以 仲举 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漢語大詞典》:会鞫(會鞫)
会同审问。明史·曹变蛟传:“法司会鞫 王朴 罪。”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俟王( 辽王 )稍气平,仍具文来,我再添一官会鞫,庶好担当。”
分類:会同审问
《國語辭典》:归勘(歸勘)  拼音:guī kān
审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枷收了,明日要归勘。」
《漢語大詞典》:跪练(跪練)
旧时司法机关传讯审问时,犯人必须下跪在拜垫上,称“跪练”。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段灵》:“ 朱 骂曰:‘当刑部堂跪练受审时,尔辈何在?非渠,余老命早休矣。’”
《國語辭典》:熬审(熬審)  拼音:áo shěn
官吏苦审犯人。如:「知县每天开堂熬审,那犯人始终咬牙不招。」
分類:严刑审问
《漢語大詞典》:答款
谓对答审问和诚心服罪。隋书·刑法志:“凡繫狱者,不即答款,应加测罚,不得以人士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