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曲营(曲營)
多方谋求。南史·朱异传:“ 异 文华敏洽,曲营世誉。”
《國語辭典》:旁證  拼音:páng zhèng
正式證据以外可供参考的證据。
《漢語大詞典》:曲赞(曲贊)
多方赞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议者以钧之仁,感通神明,故为曲赞一春之盛,而成终身之美。”
分類:多方赞助
《漢語大詞典》:遮三瞒四(遮三瞞四)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説得明白,找出人来,你们也好脱累。”
《漢語大詞典》:搜岩采干(搜巖采幹)
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珍,搜巖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國語辭典》:仰观俯察(仰觀俯察)  拼音:yǎng guān fǔ chá
抬头观看天文,低头勘察地理。语本《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后形容仔细观察研究。《文选。嵇康。养生论》:「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四折》:「年至于七岁,经典一览,悉皆默会,仰观俯察,弃国辞朝。」
《國語辭典》:想来想去(想來想去)  拼音:xiǎng lái xiǎng qù
反覆思索。《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想来想去,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得,不知不觉那泪珠子便扑簌簌的滚将下来。」《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贾子猷想来想去,一无他法。」
《国语辞典》:想前顾后(想前顾后)  拼音:xiǎng qián gù hòu
多方考虑,犹豫不决。如:「做事要果决迅速,想前顾后是成不了大事的。」
《国语辞典》:弄来弄去(弄来弄去)  拼音:nòng lái nòng qù
1.指进行事情的多方尝试。《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些异路功名,弄来弄去,始终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2.乱弄、折腾。如:「这只蝴蝶被他们弄来弄去,早已奄奄一息。」
《国语辞典》:旁求俊彦(旁求俊彦)  拼音:páng qiú jùn yàn
多方寻求有才干的人。《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明。湛若水《格物通》卷六四:「立贤无方,旁求俊彦,此汤之所以王也。」
《国语辞典》: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漢語大詞典》:综采(綜採)
多方摘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及 扬雄 百官箴,颇酌於; 刘歆 《遂初赋》,歷叙於纪传:渐渐综採矣。”
分類:多方摘取
《国语辞典》:比张比李(比张比李)  拼音:bǐ zhāng bǐ lǐ
多方指责、挑剔。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国语辞典》:不相妨碍(不相妨碍)  拼音:bù xiāng fáng ài
多方并存而不干扰或破坏他方。如:「工作和娱乐应可并重,且不相妨碍。」
《漢語大詞典》:公规密谏(公規密諫)
谓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 临菑侯 植 有宠, 阶 数陈 文帝 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諫,前后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