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搜 → 搜蒐”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搜括(蒐括)
亦作“ 搜刮 ”。
(1).搜求;搜索;搜集。梁书·武帝纪中:“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契税》:“两县除将库积银两并节年存留通融支尽外,搜刮先年库贮黑漆铜钱,申允搭支,少救燃眉。” 茅盾 《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 上海 。”
(2).谓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异於寇盗之钞劫。” 明 周岐 《官兵行》:“倾仓倒瓮恣搜括,排墻堕壁掘餘藏。”《老残游记》第一回:“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濶论的演説。”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
蒐括:搜集。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序》:“独 龙子犹 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 宋 元 旧种,亦被蒐括殆尽。”
《漢語大詞典》:采拾(採拾)
(1).采摘拾取。后汉书·江革传:“ 革 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採拾以为养。”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军士乏食,乃有鬻子去妻,老弱採拾於野,殍踣於行路者。”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岭 南深山中有大竹……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而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於火后採拾,以供药品。”
(2).搜求;拾取;选取。晋书·谢尚传:“ 尚 於是採拾乐人,并製石磬,以备太乐。”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 魏徵 ,採拾闕遗,弼成圣政。” 宋 洪巽 《旸谷漫录》:“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採拾娱侍。”
犹选取。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 伊公 在 亳 , 渭老 师 周 ,旌賁邱园,采拾衡巷。”
《漢語大詞典》:搜猎(蒐獵)
(1).狩猎。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蒐猎宣其号令,俎豆训其廉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 康熙 中,藩王进献,以为蒐猎之所。”
(2).搜求;猎取。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於煨烬之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五言律祖:“余更蒐猎 梁 陈 间,得声调大同者十数首。” 闻一多 《秋色》诗:“松鼠们张张慌慌地在叶间爬出爬进,蒐猎着他们来冬粮食。”
(3).犹涉猎。 元 揭傒斯 《刘福墓志铭》:“十岁闻科举行,即大喜,忘昼夜,废寝食,蒐猎经史,旁人捷出,务为无所不知。”
《漢語大詞典》:蒐猎(蒐獵)
1.狩猎。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蒐猎宣其号令,俎豆训其廉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 康熙 中,藩王进献,以为蒐猎之所。”
2.搜求;猎取。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於煨烬之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五言律祖:“余更蒐猎 梁 陈 间,得声调大同者十数首。” 闻一多 《秋色》诗:“松鼠们张张慌慌地在叶间爬出爬进,蒐猎着他们来冬粮食。”
3.犹涉猎。 元 揭傒斯 《刘福墓志铭》:“十岁闻科举行,即大喜,忘昼夜,废寝食,蒐猎经史,旁人捷出,务为无所不知。”
《漢語大詞典》:采求(採求)
搜求;搜集。后汉书·马严传:“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採求财赂。”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光武 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採求闕文,补缀漏逸。”
分類:搜求搜集
《漢語大詞典》:括责(括責)
搜求。 唐 颜真卿 《冯翊太守上表谢》:“其户口实数并利害切急者,伏望容臣括责续状奏闻。”
分類:搜求
《漢語大詞典》:收求
犹搜求。管子·小匡:“使出周游於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贤士。”
分類:搜求
《漢語大詞典》:括访(括訪)
搜求;访求。新唐书·艺文志序:“ 安禄山 之乱,尺简不藏。 元载 为相,奏以千钱购书一卷,又命拾遗 苗发 等使 江 淮 括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使以 唐太宗 、 宋高宗 为之君, 虞 、 褚 、 米 、 蔡 佐之,相与尽力括访,极意剖析……勒之贞珉,以布海寓,书学庶无遗憾乎?”
分類:搜求访求
《漢語大詞典》:搜求
寻找;寻求。后汉书·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餘万言” 李贤 注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时人嫌 蔡邕 得异书,或搜求其帐中隐处,果得论衡,抱数卷持去。”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明 李开先 《一笑散·夺泥燕口》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张着含冤的眼睛,向世界搜求公道。”
《漢語大詞典》:旁求
四处征求;广泛搜求。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忠诚旁求而鹊起,黄门经始而鸟革。”
《漢語大詞典》:旁搜(旁蒐)
亦作“ 旁蒐 ”。广泛搜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 清 赵翼 《李雨村续寄诗话戏题于后》诗之二:“真个将军不好武,尽将风雅入旁搜。”参见“ 旁搜远绍 ”。
分類:广泛搜求
《漢語大詞典》:旁搜远绍(旁搜遠紹,旁蒐遠紹)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唐 韩愈 《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清 魏源 书古微序:“坠绪茫茫,旁搜远绍,其得於经者凡四大端。”亦作“ 旁蒐远绍 ”。 王国维 《〈玉谿生年谱〉序》:“君独旁蒐远绍,博采 唐 人文集、説部及金石文字,以正 刘 宋 二书之失。”
分類:广泛搜集
《漢語大詞典》:搜抉
亦作“ 搜刔 ”。 搜求选择。 五代 齐己 《移居》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场剽窃,窜易首尾。” 明 归有光 《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詰其端, 侯 为之按亩出税,搜刔伏匿,深为百年之计。”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官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分類:搜求选择
《漢語大詞典》:幽求
(1).犹冥索。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殷鉴四门,幽求六岁。” 唐 陈子昂 《山水粉图》诗:“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2).搜求寻访。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武平一 《景龙文馆记·上官昭容》:“幽求英隽,鬱兴词藻。”
分類:搜求寻访
《漢語大詞典》:采访(采訪)
(1).搜集寻访;探问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採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採访易洽,巨细无遗。”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奉圣人的命,着小官徧巡天下,採访文学之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於是搆 野史亭 於家,凡 金 君臣事蹟,採访不遗,至百餘万言。”
(2).见“ 採访使 ”。
犹言搜求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一本作“ 採访 ”。 宋 司马光 《再举谏官札子》:“令臣采访可任諫官者,密具姓名闻奏。”《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 穆公 见贤才多出异国,益加采访。”
《漢語大詞典》:采访使(采訪使)
官名。 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 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 唐 韩愈 《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 ,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 採访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官名。 唐 初于各道设按察使, 开元 时改设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 肃宗 以后改为观察处置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唐观察使:“ 唐 世於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
《漢語大詞典》:采录(採録)
(1).采纳录用;采纳。后汉书·陈蕃传:“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採録,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
(2).搜求摘录。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论〉序》:“徒守 朱子 中年未定之説,而不復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輒採録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余因请之司寇,閲新志所未载者,为採録一编,名曰《梁溪补志存稿》,以俟后来云。”
采集记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 隋 世古书存者尚伙, 炫 所采録,必多可补前史之缺。”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之一:“僕近辩正周礼,始成书,欲脩邑先达事行为人物记,无相辅者,恐未易采録。”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隋志》又有《文章志》,不著撰名,《世説》 刘 注,亦多采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