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夺情(奪情)  拼音:duó qíng
1.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陈书。卷二七。姚察传》:「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儒林外史》第七回:「官小,与夺情之例不合。这夺情,须是宰辅或九卿班上的官。」也作「夺礼」。
2.违背情理。如:「倘有夺情之举,易激起公愤。」
《國語辭典》:拊心  拼音:fǔ xīn
击胸。表示悲伤或愤慨。《庄子。让王》:「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國語辭典》:冷气(冷氣)  拼音:lěng qì
1.冷的气流。《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渐入沙漠之地,风霜高下,冷气袭人,常如深冬。」《西游记》第二七回:「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2.冷气设备的别名。参见「冷气设备」条。
3.古代指因过于哀痛而引起的气逆病症。《梁书。卷四七。孝行传。褚脩传》:「脩性至孝,父丧毁瘠过礼,因患冷气。」
《漢語大詞典》:哀苦
悲哀痛苦。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叶圣陶 《在民间》:“她用乞求的眼光仰望着 庞 ,故意皱起眉额的部分,表示她的哀苦。”
《國語辭典》:崩摧  拼音:bēng cuī
崩塌、毁坏。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國語辭典》:致哀  拼音:zhì āi
表示哀悼之意。如:「他前往丧家致哀慰问。」
《國語辭典》:伤痛(傷痛)  拼音:shāng tòng
1.悲伤哀痛。《史记。卷二十五。律书》:「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尚书正为女儿骇骨无寻,又且女婿将到,伤痛无奈,忽见裴家苍头有书到,愈加感切。」
2.因受伤而疼痛。《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唐。司空图 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明日,中贵人复敛败卒,尚四五千人,伤痛之声,与尘埃相杂而至。」
《國語辭典》:悲苦  拼音:bēi kǔ
悲伤痛苦。如:「这人世虽然无限悲苦,但我们还是要乐观进取地活下去!」
《漢語大詞典》:含哀
怀着哀痛之情。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四:“ 晋 人有自署 少瘦生 者,以《辽东感事》十二章见寄……‘今度陆沉谁任咎,梦梦天地亦含哀。’”
分類:哀痛
《國語辭典》:悼念  拼音:dào niàn
追怀死者,表示悲痛。如:「他对因病去世的母亲悼念不已。」
《漢語大詞典》:竹斑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 舜 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唐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之二:“ 荆 山鼎成日, 湘 浦竹斑时。”《花月痕》第五回:“春风眉黛,花管新描,夜雨啼痕,竹斑忽染。”
《國語辭典》:悲戚  拼音:bēi qī
哀伤愁苦的样子。《后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冯异》:「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头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脚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多泪痕。」
《漢語大詞典》:杜鹃血(杜鵑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甚。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闕輒哭謁。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
《漢語大詞典》:栾棘(欒棘)
《诗·桧风·素冠》:“棘人欒欒兮。” 毛 传:“棘,急也。欒欒,瘠貌。”意谓居父母之丧因哀痛而瘦瘠。后因以“欒棘”形容孝子的哀痛。 唐 张说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国文贞公碑》:“剖符 江 表,敦諭起復,衰麻外墨,欒棘内毁。”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早以欒棘伤生,晚成剧恙。”
《漢語大詞典》:感恸(感慟)
感伤哀痛。 汉 刘向 列女传·卫姑定姜:“ 定姜 归其妇,目送之於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慟。”后汉书·王允传:“天子感慟,百姓丧气,莫敢收 允 尸者。”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慟泪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