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异姓(異姓)  拼音:yì xìng
不同姓。《汉书。卷三四。韩信等传。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三国演义》第一回:「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國語辭典》:伯父  拼音:bó fù
1.古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仪礼。觐礼》:「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2.称谓:(1)用以称父亲的哥哥。《礼记。曾子问》:「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2)用以称年纪较长于父亲的人。(3)用以称同学或朋友的爸爸。
《國語辭典》:诸父(諸父)  拼音:zhū fù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或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或「诸父」。《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后用为叔伯辈的通称。唐。韩愈〈寄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國語辭典》:本家  拼音:běn jiā
1.同宗族或同姓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中几位本家,也有称叔公的,有称尊兄的,有称老叔的。」《红楼梦》第九二回:「冯紫英道:『我今儿从吏部里来,也听见这样说。雨村老先生是贵本家不是?』」
2.自己的家乡。南朝宋。袁淑〈效古〉诗:「讯此倦游士,本家自辽东。」
3.自己的家。《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
《漢語大詞典》:荆吴
(1).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 ,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2).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 ,薄 会稽 ,为 荆吴 。” 颜师古 注:“ 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 ,十年更名 吴 。’ 荆吴 ,同是一国也。”
《漢語大詞典》:公姓
即公孙。国君的孙。《诗·周南·麟之趾》:“麟之定,振振公姓。” 朱熹 集传:“公姓,公孙也。”一说,王公的同姓。 毛 传:“公姓,公同姓。”
《國語辭典》:宗国(宗國)  拼音:zōng guó
1.同姓之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魏书。卷九六。列传。司马睿》:「清选文学臣僚,吏兵一同宗国。」
2.祖国。也指国家。如:「系心宗国」、「不忘宗国」。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國語辭典》:华宗(華宗)  拼音:huá zōng
1.显达富贵的宗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生自华宗,世务简隔。」《宋书。卷六二。王微传》:「微栖志贞深,文行惇洽,生自华宗,身安隐素,足以贲兹丘园,惇是薄俗。」
2.比喻同族或同姓的人。《西游记》第一四回:「师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华宗?」
《國語辭典》:伯叔  拼音:bó shú
1.兄弟长幼的次序。
2.称谓:(1)用以称父亲的兄弟。(2)用以称丈夫的兄弟。《俚言解。卷二。伯叔》:「妇称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称伯公、叔公,或称伯伯,皆俗呼也。」
《漢語大詞典》:一宗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汉书·吴王刘濞传:“天下一宗,死 长安 即葬 长安 ,何必来葬!” 颜师古 注:“犹言同姓共为一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 陆凯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新唐书·宗室传赞:“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浹 ( 何浹 )索纸万幅以答款,府司以数百幅给之,乃一纸书一宗。”红楼梦第八八回:“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何文卷?”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事有始终期限曰一成,或曰一终。今公牘转作一宗,通俗转作一桩,皆终字也。”
(4).表数量。一批。《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吕蒙 箭尽,正慌间,忽对 江 一宗船到。”
(5).表数量。一片,一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
《國語辭典》:族姓  拼音:zú xìng
1.种族和姓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
2.同族和异姓。《书经。吕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汉。孔安国。传:「族,同族;姓,异姓也。」
3.世族大姓。《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陆续传》:「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晋书。卷七七。诸葛恢传》:「导尝与恢戏争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
《國語辭典》:合族  拼音:hé zú
1.聚合全族的人。《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2.全族、整个家族。《红楼梦》第六八回:「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不知我们潮州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潮州人谋了他的祖宗。」
3.联宗,将同姓而本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晋书。卷六○。孙旂传》:「旂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遂与孙秀合族。」
《漢語大詞典》:宗家
(1).同族,本家。汉书·韦玄成传:“室家问 贤 当为后者, 贤 恚恨不肯言。於是 贤 门下生博士 义倩 等与宗家计议,共矫 贤 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 大河 都尉 玄成 为后。” 颜师古 注:“宗家, 贤 之同族也。”后汉书·耿纯传:“是时郡国多降 邯郸 者, 纯 恐宗家怀异心,迺使 訢宿 归烧其庐舍。”
(2).用于称同姓。 宋 无名氏 《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公为人作铭文,未尝受遗,后作 范忠献 铭,其子欲以金帛谢,拒之。乃献以所畜书画,公悉不收,独留道德经而还,戒之曰:‘此先君所藏,世之所宝,某窃以为宗家惜之,毋为人得也。’”
《國語辭典》:宗姓  拼音:zōng xìng
皇族。《北齐书。卷三八。元文遥传》:「魏之将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夺,文遥即以与之。」《宋史。卷三○三。赵湘传》:「帝悦,为制宗室座右铭,赐宁王元偓以下并及湘,且谕之曰:『卿,宗姓也,故赐卿。』」
《國語辭典》:内亲(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亲属。《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2.母亲。《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3.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4.内心亲近。《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