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叫子  拼音:jiào zi
一种以竹木、牙骨或铜铁等制成的哨子,用嘴吹能发出声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权智》:「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國語辭典》:哨子  拼音:shào zi
1.用来示警或作信号的发声器。如:「吹哨子集合!」
2.一种民歌。常伴随著劳动而唱的歌曲,多带有呼号。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四川称为「哨子」,北方称为「吆号子」,南方称为「喊号子」。
3.地痞、流氓。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泰安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好。」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里哨子每极多,见咱有些家私,假做刘安住来认俺。」也称为「哨厮」。
《國語辭典》:扪舌(捫舌)  拼音:mén shé
1.持其舌,不使言语。《诗经。大雅。抑》:「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明。刘荣嗣〈有感〉诗:「扪舌藏身消永日,随日曝背倚前檐。」
2.捲舌。宋。苏舜钦〈别邻几予赋高山诗以见意〉:「古也当贻言,在子可扪舌。」
分類:舌头发声
《國語辭典》:噤声(噤聲)  拼音:jìn shēng
制止人发声之辞。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噤声,俺家三世无犯法之男。」《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京娘亦进门相见,婆婆便将门闭了。」
《漢語大詞典》:待扣
有待敲击(而发声)。亦比喻等待询问。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响如鐘而待扣,明似镜而长悬。”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臣业慙待扣,思谢识微。”
《漢語大詞典》:善声(善聲)
(1).良好的声誉。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曰:‘……焚无用虚债之券,损不可得之虚计,令 薛 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 孟尝君 乃拊手而谢之。”
(2).善于发声。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
(3).指优雅的乐曲。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吹籟工为善声,因 越王 不喜,更为野声, 越王 大悦。”
《國語辭典》:喑喑  拼音:yīn yīn
发不出声。
《國語辭典》:切韵(切韻)  拼音:qiè yùn
1.古时以两字之音拼合成一字读音的注音方式。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与声调。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也称为「切脚」。
2.书名。隋陆法言撰,五卷。为较早的韵书。后世《唐韵》、《广韵》,皆据以为蓝本,其书已亡佚。近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其残本,约存全书的四分之三。
《漢語大詞典》:咽绝
谓停止发声。
分類:停止发声
《漢語大詞典》:击瓮(擊甕)
(1).敲击瓦瓮发声以和歌。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
(2).指 宋 司马光 幼时击破大瓮救小儿之事。参见“ 击瓮图 ”。
《漢語大詞典》:击瓮图(擊甕圖)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
《漢語大詞典》:清啭(清囀)
清脆宛转地发声。多形容鸟鸣声或乐曲声。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驱四牡之低昂,响繁笳之清囀。”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协云簫而清囀,随蜺驾以遥旋。”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主妇夫人很流丽地,很清脆地说着,真好像黄莺儿在花丛里清啭的一样。”
《國語辭典》:咬牙  拼音:yǎo yá
1.形容极为愤怒。《红楼梦》第四八回:「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2.形容忍受极大的痛苦,坚持到底或下定决心。如:「为了让病痊瘉,他咬牙忍痛接受治疗。」「只要你肯咬牙,这事儿没有不成的。」《红楼梦》第五二回:「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挨著。」
3.计较分明、过于精明。如:「他为人向来很咬牙。」《红楼梦》第七四回:「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
4.严格不放松。如:「他要一咬牙,我们可就没法办了。」
5.一种睡眠中牙齿相磨的情形。多为消化不良的病象。《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一个人要吃多了,咬牙、放屁、说梦话,这三桩事可保不齐没有,还带著自己真会连影儿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鸣铃(鳴鈴)
(1).振铃使发声。周礼·春官·巾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孙诒让 正义:“恐鸡人所呼未徧闻,故车人復鸣铃和之以警戒众。”
(2).指鹁鸽铃。 宋 范成大 《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书四绝》之一:“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鬭鸣铃?” 周汝昌 注:“四朝闻见録:‘东南之俗,以养鵓鸽为乐……寓金铃於尾,飞而颺空,风力振铃,鏗如云间之珮。’ 杭州 至有专卖鵓鸽铃为业者。”
分類:发声
《漢語大詞典》:鱼鸣(魚鳴)
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 明 高启 《郊墅杂赋》诗之四:“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
《漢語大詞典》:鋗玉
击玉发声。《汉书·礼乐志》:“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鋗,鸣玉声也。”南齐书·乐志:“鬱祼升礼,鋗玉登声。”清史稿·乐志三:“戛瑟鸣琴兮,鋗玉鏘。”
分類:发声
《漢語大詞典》:喉啭(喉囀)
亦作“ 喉转 ”。
(1).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技艺。能模仿笳、箫等乐器的演奏声。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今之妙舞清歌﹞固非车子喉囀长吟所能逮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繁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钦 ( 繁钦 )既长於书记,又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喉转意,率皆巧丽。”
(2).指歌唱。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澶渊 营妓,有一二擅喉转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晋 会稽 夏仲御 能作水戏……以足扣船,引声喉囀,清激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