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诞谩(誕謾)  拼音:dàn mán
放荡欺谩,行止不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人或忠信而不如诞谩,或丑恶而宜大官,或美好佳丽而为众人患。」
《國語辭典》:诡诈(詭詐)  拼音:guǐ zhà
狡猾奸诈。《北史。卷七九。王世充传》:「世充捲发豺声,沉猜多诡诈。」《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
《漢語大詞典》:为诈(爲詐)
作假。东观汉记·安帝纪:“皇后与兄 显 、中常侍 江京 、 樊丰 等共为诈,不容令羣臣知帝道崩,欲伪道得病。”
欺诈。为,通“ 伪 ”。东观汉记·赵孝王良传:“我为诈汝耳,当復何苦乎!”
分類:欺诈作假
《漢語大詞典》:奸罔(姦罔)
(1).欺诈。 汉 扬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姦罔。”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吏非被重刑、不知姦罔之丧己;贾竖非遭极祸,不知不仁之害躬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小人姦罔,宜有惩艾。”
(2).指欺诈诬罔的事情。宋史·毕士安传:“有布衣 申宗古 告 準 ( 寇準 )交通 安王 元杰 , 準皇 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 力辩其诬,下 宗古 吏,具得姦罔,斩之, 準 乃安。”
《漢語大詞典》:诈谖(詐諼)
欺诈;弄虚作假。《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 宜陵侯 躬 ,虚造诈諼之策,欲以詿误朝廷。” 唐 元稹 《叙奏》:“会 河南 尹 房式 诈諼事发,奏摄之。前所喑呜者皆叫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 韩 诈諼,夜候於途,果有舆来。” 何垠 注:“諼亦诈也。”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 恃齐给,而 斌 诈諼饰俭。”
《漢語大詞典》:诳欺(誑欺)
欺骗;欺诈。礼记·曲礼上“幼子常视毋誑” 汉 郑玄 注:“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教之,无誑欺。”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柔福 有誑欺, 娄逞 施譎智。”
分類:欺骗欺诈
《漢語大詞典》:伪诈(僞詐)
欺诈。韩非子·奸劫弑臣:“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齐 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 鲁迅 《破恶声论》:“吾未絶大冀於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
分類:伪诈欺诈
《漢語大詞典》:沈疑
亦作“沉疑”。
(1).迟疑。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幻生太浮诡,长思多沉疑。”宋书·蔡兴宗传:“朝廷诸所行造,民间皆云公悉豫之,今若沉疑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家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鲁子敬 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
(2).欺诈。沉,通“ 抌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沉疑得民之道也。”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沉疑》:“按:沉借为‘抌’。説文‘抌’下曰:‘读若告言不正曰抌’,是抌有告言不正之义。疑本训惑,而《苍頡》篇云:‘譺,欺也。’寻‘譺’字説文训騃,则训欺亦为疑之借,欺者所以惑人,故疑引申为欺也。抌疑得民者,谓诈为君欲虐下之言以欺民,所以扇诱民而得其心。”
分類:迟疑欺诈
《漢語大詞典》:谩诈(謾詐)
欺骗;欺诈。 明 李东阳 《遗善处士顾公墓表》:“惟谩诈殄暴者,輒誚让不少贷。”
分類:欺骗欺诈
《漢語大詞典》:欺诡(欺詭)
犹欺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儻值福徵,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 尧 舜 之云虚, 周 孔 之不实也。”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满谰(滿讕)
欺骗;欺诈。《汉书·谷永传》:“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 颜师古 注:“满谰谓欺罔也。” 王先谦 补注:“ 沈钦韩 曰:满……义同谩。説文:‘谰,詆谰也。’”
分類:欺骗欺诈
《漢語大詞典》:诪欺(譸欺)
欺诈。 宋 梁安世 《秦碑一纸并古诗呈王梅溪太守》:“吾意此如钟乳穴,民昔畏扰相譸欺。”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溢诈(溢詐)
犹欺诈。《宋书·王微传》:“衣冠胄胤,如吾者甚多,才能固不足道,唯不倾侧溢诈,士颇以此容之。”
分類:欺诈
《國語辭典》:訑谩(訑謾)  拼音:yí màn
欺骗。《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诈谬(詐謬)
欺诈;虚假。 宋 苏辙 《举王巩乞外任札子》之二:“惟有 安鼎 谓臣欺罔诈谬,机械深巧,不速谴责,恐臣挟朋诞谩,日滋日横。”《西游记》第十二回:“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善提无诈谬。”
分類:欺诈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