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迟迟(遲遲)
亦作“遟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逡巡
亦作“ 逡廵 ”。
(1).却行,恭顺貌。《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 方文 《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 江 南访诸彦, 江 南诸彦皆逡巡。”
(2).退避;退让。梁书·王筠传:“ 王氏 过 江 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 春英 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3).从容;不慌忙。庄子·秋水:“ 东海 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 成玄英 疏:“逡巡,从容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入,逡巡就坐。”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 明 文徵明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峻阪,走独木危桥,舆在肩侧,其足逡巡,二分在外,舆平如衡,无少欹仄。”
(4).小心谨慎。后汉书·锺皓传:“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乍进殷勤,欲退逡巡。”
(5).徘徊不进;滞留。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后汉书·隗嚣传:“ 舅犯 谢罪 文公 ,亦逡巡於 河 上。” 李贤 注:“逡巡,不进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巴不得两三朝飞到 泉州郡 ,可甚的沿路只逡巡。” 清 孙枝蔚 《富安场》诗:“海风吹日夜,作客竟逡巡。”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驱车悵徘徊,临发復逡巡。”
(6).拖延,迁延。晋书·刘颂传:“昔 魏武帝 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 唐 白居易 《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既劳撮合,毋得逡巡。”
(7).迟疑;犹豫。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 ,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唐 独孤及 《直谏表》:“陛下岂迟疑於改作,逡巡於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茅盾 《有志者》六:“笔尖儿再逡巡落到纸面的时候,燉着的咖啡放出丝丝的细声音。”
(8).顷刻;极短时间。 唐 张祜 《偶作》诗:“徧识青霄路上人,相逢祗是语逡巡。”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
(9).月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吴泉:“月晕,谓之逡巡。”
《漢語大詞典》:踟蹰(踟躕)
亦作“ 踟跦 ”。亦作“ 踟躕 ”。亦作“ 踟躇 ”。
(1).徘徊不前貌;缓行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躕。”文选·成公绥〈啸赋〉:“逍遥擕手,踟跦步趾。”一本作“ 踟躕 ”。 李周翰 注:“踟躕,缓行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苻坚 为 慕容冲 所袭, 坚 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与 坚 , 坚 不能及,马又跪而受焉, 坚 援之得登岸而走 庐江 。” 唐 戴叔伦 《感怀》诗之一:“踟躕復踟躕,世路今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日既暮,踟躇旷野,无所归宿。” 何其芳 《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2).犹豫;迟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躕,千载后,不知如。” 唐 白居易 《食笋》诗:“且食勿踟躕,南风吹作竹。” 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故再四踟躕,卒不敢以不言。” 清 龚自珍 《奴史问答》:“主人中夜起,弹琴对烛神踟躕。”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躕着,臊起来。”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 踟躇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3).逗留;歇息。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自虚 恃所乘壮,乃命僮僕輜重,悉令先于 赤水 店俟宿,聊踟蹰焉。”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郑子 随之东,至 乐游园 ,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而入。” 宋 欧阳修 《再至汝阴三绝》之三:“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4).须臾;瞬间。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踟躇暂举酒,倐忽不相见。”魏书·萧衍传:“运神器於顾眄,定宝命於踟蹰。” 宋 苏轼 《和刘柴桑》:“万刼互起灭,百年一踟躇。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5).相连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李善 注:“踟蹰,相连貌。”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窓峥嶸而緑色,户踟蹰而临空。”
(6).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
(7).梭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梭,一名踟蹰。” 清 王士禛 《蚕词》之三:“白苇与儂作璘藉,黄金与儂作踟躇。”自注:“踟躇,梭也。”
《漢語大詞典》:踟躇
见“ 踟蹰 ”。
《漢語大詞典》:瑟缩(瑟縮)
(1).收缩;蜷缩。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陈奇猷 集释:“瑟缩犹言收缩。筋骨收缩,故不达。”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清 姚燮 《卖菜妇》诗:“棉衣已典,无钱不可赎,娇儿瑟缩抱娘哭。” 鲁迅 《野草·秋野》:“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2).迟缓;迟疑。 唐 牛僧孺 《相国崔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 明 宋濂 《恭跋御赐诗后》:“臣举觴至口端,又復瑟缩者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
(3).象声词。形容风雨之声。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得清字》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乳枝磬落,松风瑟缩。”
《漢語大詞典》:依违(依違)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漢語大詞典》:虚徐
(1).从容不迫;舒缓。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 郭璞 注:“雍容都雅之貌。”按,今本《诗·邶风·北风》作“其虚其邪”。《淮南子·原道训》“原流泉浡,冲而徐盈” 汉 高诱 注:“冲,虚也。始出,虚徐流不止,能渐盈满。” 唐 张说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 宋 司马光 《奉和大夫同年张兄会南园诗》:“茂林穿繚绕,微径步虚徐。”
(2).舒展;舒敞。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楼北小室虚徐,疏櫺秀朗,盖 静照轩 也。”
(3).迟疑;盘旋。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佇盘桓而且俟。” 李善 注:“虚徐,狐疑也。” 唐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诗:“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 楚 云,虚徐韵秋烟。” 宋 苏轼 《清风阁记》:“风起於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汎汝之轩窗栏楯幔帷而不去也。”
《漢語大詞典》:疑迟(疑遲)
迟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你教我快疾回,莫疑迟。”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再生缘》第二一回:“伏乞奏闻天子驾,边疆大事不疑迟。”
《漢語大詞典》:持疑
犹豫;迟疑。宋书·柳元景传:“ 义恭 、 元景 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 义恭 ,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 武皇 曾不持疑,卒詔有司,驱群髡而髮之,毁其居而田之。”《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吾言之再,主公以子婚於 田 宗,以此持疑未决。” 清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掷鼠忌器空持疑,餵虎割肉有尽时。”
分類:犹豫迟疑
《漢語大詞典》:沈疑
亦作“沉疑”。
(1).迟疑。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幻生太浮诡,长思多沉疑。”宋书·蔡兴宗传:“朝廷诸所行造,民间皆云公悉豫之,今若沉疑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家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鲁子敬 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
(2).欺诈。沉,通“ 抌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沉疑得民之道也。”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沉疑》:“按:沉借为‘抌’。説文‘抌’下曰:‘读若告言不正曰抌’,是抌有告言不正之义。疑本训惑,而《苍頡》篇云:‘譺,欺也。’寻‘譺’字説文训騃,则训欺亦为疑之借,欺者所以惑人,故疑引申为欺也。抌疑得民者,谓诈为君欲虐下之言以欺民,所以扇诱民而得其心。”
分類:迟疑欺诈
《漢語大詞典》:迟豫(遲豫)
犹迟疑。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见大家都拿的差不多了,他从门框那儿迟豫地走进去,伸过手想去抓一个。”
分類:迟疑
《漢語大詞典》:斟忱
犹迟疑。 汉 冯衍 《显志赋》:“意斟忱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作“斟愖”。 李贤 注:“斟愖,犹迟疑也。”
分類:迟疑
《漢語大詞典》:沉吟
①犹豫;迟疑:他沉吟了好一会儿|沉吟不决。②喃喃自语:手捧诗卷沉吟不已。③深思:令人沉吟回味。
《漢語大詞典》:沈吟
亦作“沉吟”。
(1).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观 《满园花》词:“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杨朔 《海罗杉》:“这段史实, 邹文楷 老人家说得那么清晰,那么动心,听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2).谓深深的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词:“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迟疑,犹豫。后汉书·隗嚣传:“ 邯 得书,沉吟十餘日,乃谢士众,归命 洛阳 。”晋书·刘曜载记:“ 準 自以杀 曜 母兄,沉吟未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李方哥 见 程朝奉 要收拾起银子,便呆着眼不开口,儘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许杰 《改嫁》:“她父亲想到这一层,便有些沉吟起来了。”
(4).低声吟味;低声自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舖辞,莫先乎骨。” 唐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復。”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晚梅发元帅席上》曲:“谁感慨 兰亭 故纸,自沉吟罗扇新词。”《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説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
(5).沉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迟回(遲迴,遲囘,遲囬,遲廻)
亦作“ 迟囬 ”。亦作“遟回”。
(1).迟疑,犹豫。魏书·郭祚传:“ 高祖 叹谓 祚 曰:‘卿之忠諫, 李彪 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復决。’”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 璋 ( 刘璋 )无得罪於 蜀 民,其亡有足哀者;故 昭烈 之取之也,亦迟回不忍,及迫於羣言,然后图之。”明史·孟养浩传:“今日既迟囬於豫教,安知来岁不游移於册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母尚迟回,女已偕婢入。”
(2).犹徘徊。 宋 贺铸 《山花子·弹筝》词:“约略整鬟釵影动,迟回顾步珮声微。” 明 陈献章 《寄题三洲岩》诗:“迟囬北壁下,目击元公遗。” 清 王韬 《英但自守》:“徒以 法 不肯为 英 用, 英 又不能合 法 ,故迟囬审顾,观望徘徊以至於此。”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縈繚迟回,卒不克自致於当世有用之学。”
(3).犹滞留。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比往而山水暴涨不復可涉, 吉 不能泅,遟回叹息,坐岸良久,欲下不敢渡。”魏书·司马昌明传:“ 温 ( 桓温 )自归寝疾,讽求备物九锡…… 彪之 ( 王彪之 )云:‘闻彼病日增,亦当不復支久,自可小迟回其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居一日, 宽 ( 裴宽 )诣 寂 ( 普寂禪师 ), 寂 曰:‘有少事,未暇款语,且请迟回休憩也。’”《花月痕》第四八回:“相传 江寧 城中,有一妇背负婴儿,被驱入馆,这妇人迟回不行。” 子虚子 《湘事记》:“更令 李金山 领第二站驻 沙市 ,然其司令本部以待 上海 购械,迟回未发。”
遲廻: 亦作“ 迟迴 ”。亦作“遟迴”。同“ 迟回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彊 (太子 刘彊 )遂因左右陈诚,愿备藩辅, 世祖 遟廻者久之,乃许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苟使君强自迟迴至冰散,则君尚欲开口,其事焉得哉!”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皋疆 ( 冯皋疆 )入丁酉乡帘,老吏 沉 某为富人 赵 通节,缓颊再三, 皋疆 迟迴上科事,惧不敢应。”《文选·鲍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廻。” 张铣 注:“迟廻,不行貌。”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诗:“迟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潘飞声 《秋感》诗之一:“海上迟廻滞去程,入秋风物倍凄清。”晋书·顾众传:“及 敦 ( 王敦 )构逆,令 众 出军, 众 迟迴不发。” 唐 张说 《为妓人祭故主文》:“心思往而莫遂,足欲返而迟迴。” 宋 贺铸 《河满子》词:“每恨相逢薄处,可怜欲去迟迴。”
《漢語大詞典》:迍邅
(1).难行貌。 汉 蔡邕 《述行赋》:“途迍邅其蹇连,潦污滞而为灾。”《西游记》第四三回:“老师父步步逢灾,纔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着黑水迍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仓皇归去,步步迍邅。”
(2).指迟疑不进。 明张景《飞丸记·京邸道故》:“但见气吞虹倚天,长剑流光捻;及早定 天山 ,莫自迍邅。”
(3).处境不利;困顿。 晋 左思 《咏史》之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唐 张鷟 游仙窟:“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邈。”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只要他好事能成,便受些迍邅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