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分利
克伐
带下
木气
四关
标本
阴虚
三焦
托里
风病
传染
阳脉
医士
神门
孙思邈
《國語辭典》:分利  拼音:fēn lì
1.中医上指用药剂使患者出汗而使病情好转。
2.分财利。《孙子。军争》:「掠乡分众,廓地分利。」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漢語大詞典》:带下(帶下)
(1).古代称妇科疾病。中医学以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犹如腰带。凡带脉以下,名曰“带下”,故妇科病统称之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之病……此皆带下,非鬼神。” 尤在泾 纂注:“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2).特指妇女阴道中流出黏腻液体的病症。因颜色不同,而有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别。多由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
《漢語大詞典》:木气(木氣)
(1).金、木、水、火、土五气之一。吕氏春秋·名类:“及 禹 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汉书·天文志:“岁星曰东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罚见岁星。”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肧胎。”
(2).指肝气。中医学本五行说认为肝属木。红楼梦第八三回:“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
(3).指木煤气。气体燃料的一种。木材干馏时所生成的一种副产物。主要成分是氢、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用作燃料或供照明。
《國語辭典》:四关(四關)  拼音:sì guān
1.地名:(1)秦之四关,指东函谷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2)汉洛阳四关,指东方成皋关,南方伊阙关,西方函谷关,北方孟津关。
2.道家指心、口、耳、目。《淮南子。本经》:「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
《國語辭典》:标本(標本)  拼音:biāo běn
1.标,末尾。本,根本。标本指本末主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八。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经过处理,可长久保存原貌的动、植物个体或器官、或矿物之碎片等。
《漢語大詞典》:阴虚(陰虚)
中医学名词。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脉浮而芤”注:“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医上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漢語大詞典》:托里(托裏)
(1).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唐 韩偓 《屐子》诗:“六寸肤圆光緻緻,白罗绣屧红托里。”亦指衬托其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见锡工釦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
(2).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医宗金鉴·产后痈疽·发无定处下》:“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注:“法宜大补,扶助根本。”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然惟脓溃,而后疾去。果其如法医治,托里扶元,迟则恐毒内陷。”
《國語辭典》:风病(風病)  拼音:fēng bìng
1.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也作「风疾」。
2.精神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國語辭典》:传染(傳染)  拼音:chuán rǎn
疾病由一个体侵入另一个体。可分为直接接触的直接传染,以及需靠媒介传播病菌的间接传染。
《漢語大詞典》:阳脉(陽脈)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阳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灵枢经·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性质。凡属浮、大、数、动、滑者,谓之“阳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阳脉,谓见阳热脉也。阳热脉,即浮、大、数、动、滑类也。”
《漢語大詞典》:医士(醫士)
(1).医生。 宋 唐容 《真仙岩题名》:“ 零陵 唐容可大 ,以 端平 丙申,清明日携二子 亮 元 ,游 真僊巖 ,同来者医士 蒋劼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浑家 李氏 ,是 华州 华阴县 人氏,他是箇医士人家女儿。”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伊孛生 ﹞假《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士 斯托克曼 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终获羣敌之謚。”
(2).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漢語大詞典》:神门(神門)
(1).中医学用语。即神门脉。古代全身诊治法三部九候之一。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絶,死不治。”
(2).指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门者,土也。一名兑衝,一名中都,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3).帝王陵墓祭殿的宫门。 唐子兰 《寄乾陵杨侍郎》诗:“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4). 黄河 中游 三门峡 中段急流之俗称。 贺敬之 《三门峡歌》:“ 神门 险, 鬼门 窄, 人门 以上百丈崖。”
《國語辭典》:孙思邈(孫思邈)  拼音:sūn sī miǎo
人名。(西元?~682)唐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生年不详。隐居于世,通百家之学,兼擅医学,俗奉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九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