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人(軍人)  拼音:jūn rén
凡有军籍的人,不论官兵,均称为「军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数内有军人乘势混过阵来见操,说是田氏之使,呈上密书。」
《高级汉语词典》:退伍军人  拼音:tuì wǔ jūn rén
原为部队成员,根据其服役年限、服役种类、荣誉退役还是解除现役职务,或残废等级,按照法令规定有资格享受退伍军人法所规定的利益或特权
《国语辞典》:后备军人(后备军人)  拼音:hòu bèi jūn rén
服现役期满退伍,或因故离营及停役等列管有案的军官、士官、士兵之总称。作战时,可随时被召集到前方支援作战。
《国语辞典》:退伍军人症(退伍军人症)  拼音:tuì wǔ jūn rén zhèng
病名。退伍军人症是由退伍军人菌所引起的传染病。退伍军人菌在自然界十分普遍,尤其在温暖的环境,在水冷式空调机的冷却水塔中,未经常清洗的话,也会发现此菌。退伍军人病并不会人传人,主要是经由吸入或呛入含有退伍军人菌的气雾或水滴而致病。此症有两种状况:较严重的感染,称为退伍军人症,造成肺炎,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率达15%。较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称为庞提亚克热,不会引致肺炎或死亡。
《国语辞典》:现役军人(现役军人)  拼音:xiàn yì jūn rén
陆、海、空军军官、士官、士兵现职在军中服役者。
《国语辞典》:军人魂(军人魂)  拼音:jūn rén hún
以智、仁、勇三种要素合成的军人精神。如:「抗战期间,国军官兵不畏艰难,奋勇作战,充分表现军人魂的特质。」
《国语辞典》:军人节(军人节)  拼音:jūn rén jié
民国四十四年,政府为纪念国军官兵于抗战期间,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精神,明定以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为军人节。
《国语辞典》:探军人(探军人)  拼音:tàn jūn rén
打听军事情报的人。《三国志平话。卷上》:「至来日,元帅排筵宴,商议间,有探军人回报,败军都入广宁郡。」也称为「探军」。
《國語辭典》:荣誉军人(榮譽軍人)  拼音:róng yù jūn rén
对因作战而受伤的军人的敬称。缩称为「荣军」。
《國語辭典》:征人  拼音:zhēng rén
旅人,或指远戍的军士。《文选。江淹。杂体诗。李都尉》:「樽酒送征人,踟蹰在亲宴。」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國語辭典》:武夫  拼音:wǔ fū
1.勇武的人。《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2.军人。《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冑武夫。」《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3.珷玞。像玉的石头。《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國語辭典》:赳赳  拼音:jiū jiū
雄壮勇武的样子。《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也作「纠纠」。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漢語大詞典》:军客(軍客)
军人。 宋 梅尧臣 《闻尹师鲁赴泾州幕》诗:“军客壮士多,剑艺匹夫衒。”
分類:军人
《漢語大詞典》:军汉(軍漢)
军人;兵卒。《水浒传》第三三回:“ 黄信 接过酒来,拿在手里,把眼四下一看,有十数个军汉簇上厅来。”京剧《武家坡》第二场:“先前既说是当军汉,如今又说儿夫还。”
分類:军人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