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始业式(始业式)  拼音:shǐ yè shì
学校在学期开始之日所举行的典礼、仪式。
《漢語大詞典》:二分之祭
古代帝王祭日、月的典礼。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祭,未尝不身亲其礼。” 胡三省 注引 郑玄 曰:“古者,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故曰二分之祭。 魏 则朝日以朔,夕月以朏,犹仍古谓之二分之祭。”
《國語辭典》:汉官威仪(漢官威儀)  拼音:hàn guān wēi yí
本汉代官吏的礼仪制度,泛指正统的礼仪制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漢語大詞典》:河典
祭祀河神的典礼。穆天子传卷一:“ 栢夭 皆致 河 典。” 郭璞 注:“典,礼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至 周穆王 ,始从 河宗 柏夭 ,礼致 河 典,以极西土。”
《国语辞典》:闭幕式(闭幕式)  拼音:bì mù shì
事情或活动等结束时所举行的典礼或仪式。如:「本届研讨会的闭幕式将于下午举行。」
《國語辭典》:大礼服(大禮服)  拼音:dà lǐ fú
1.举行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
2.民国初年的礼服。有大礼服、常礼服之分。
《國語辭典》:大礼堂(大禮堂)  拼音:dà lǐ táng
提供众人集会、举办活动的公共场所。如:「所有的学生都聚集在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
《漢語大詞典》:顶马(頂馬)
(1).旧时官员出行时仪仗中前导的骑马差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顶马:“今贵人街行,前有骑马者一二人,号称顶马。按国语 越王 勾践 亲为 吴王 前马。前马者,即今顶马矣。” 叶恭绰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 张先培 等之炸 袁 ( 袁世凯 )也,第一弹毙其顶马,第二弹未中,第三弹毙其驾车之马,又一弹毙其从骑。”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六:“没有‘开路神’,也不见什么‘顶马’。走在前头的,是长衫先生,洋装先生。”
(2).旧时举行婚丧典礼出行时,亦常用“顶马”之礼仪,以为炫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以后还有甚么顶马、素顶马、细乐、和尚、师姑、道士。”
(3).谓骑马前导。《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待至下午, 小王 顶马而来,接着两乘官轿,一乘中轿,齐於门首停下。”
《国语辞典》:男傧相(男傧相)  拼音:nán bīn xiàng
伴随新郎,并辅助新郎进行结婚典礼的男子。也称为「伴郎」。
《国语辞典》:开幕式(开幕式)  拼音:kāi mù shì
会议、典礼等一开始所举行的仪式。如:「他应邀前去主持一个晚会的开幕式。」
《漢語大詞典》:乐舞生(樂舞生)
明 清 举行郊社之祭及祀 孔 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 明 制初皆选道童充任,后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 清 制于儒童、生员中挑选。明史·乐志一:“ 太祖 克 金陵 ……先是命选道童充乐舞生。”参见“ 佾舞生 ”。
《漢語大詞典》:佾舞生
清 代朝廷及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充任乐舞的童生,文的执羽箭,武的执干戚,合乐作舞。又叫“乐舞生”,简称“佾生”。
《國語辭典》:礼帽(禮帽)  拼音:lǐ mào
举行典礼时与礼服相搭配的帽子。如:「这么正式的场合,除了燕尾服,你还得再搭一顶礼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