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馆伴使(館伴使)
古代奉命陪同外族宾客的使臣。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故事:“蕃使入国门,则差馆伴使副,同在驛,趋朝,见辞,游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辛亥,改命 徽猷阁 直学士 王伦 充馆伴使。”
《漢語大詞典》:时聘(時聘)
指天子有事时,诸侯派遣使臣来聘问。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頫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
《漢語大詞典》:贵节(貴節)
(1).崇尚节操。荀子·议兵:“隆礼效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功贱节,下也:是强弱之凡也。” 杨倞 注:“节,忠义也。”
(2).古代对守土疆吏,将领或使臣的敬称。 明 徐渭 《答俞都戎书》:“曩客贵节,惠谊深篤,有踰骨肉。”
《漢語大詞典》:玉节郎(玉節郎)
皇帝的使臣。 宋 苏轼 《谢仲适坐上送王敏仲北使》诗:“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
分類:使臣帝王
《漢語大詞典》:接伴使
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不晓其义。近者彼国中书舍人 王师儒 来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问。 师儒 答云: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宣和 时, 傅忠肃公 察 为结伴使。”
《漢語大詞典》:牌使
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宣和遗事》后集:“牌使至 五国城 ,宣北国帝勑曰:‘契勘皇后 赵氏 已废为庶人,赐死。’”《宣和遗事》后集:“妇人泣下如雨,其夫亦泪下。牌使遣人以棒敲杀之,取其首去。”
《漢語大詞典》:班荆馆(班荆館)
五代 和 宋 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 彦饶 於班荆馆。” 胡三省 注:“左传, 楚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 伍举 出奔, 声子 遇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以‘班荆’名馆,取诸此也。此馆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
《漢語大詞典》:底服
致使臣服。《宋书·武帝纪中》:“自兹迄今,洪勋弥劭,稜威 九河 , 魏 赵 底服。”参见“ 底属 ”。
《漢語大詞典》:底属(底屬)
平服归属。《孔子家语·五帝德》:“日月所照,莫不底属。” 王肃 注:“底,平;四远皆平而来服属之也。”按,史记·五帝本纪作“砥属”。
《漢語大詞典》:轩旗(軒旗)
指使臣的车驾仪仗。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始陪营卫,仍参幕府。旌节 龙沙 ,轩旗 象浦 。”
《漢語大詞典》:宾柔(賓柔)
谓怀柔而使臣服。 宋 曾巩 《秘书少监赠吏部尚书陈公神道碑铭》:“内治何为?与人休息;外治何为?宾柔荒国。”
《漢語大詞典》:符节官(符節官)
持有朝廷所颁符节的官员。指天子的使臣。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刘生:“右 刘生 ,不知何代人,观 齐 梁 已来所为《刘生》词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
《漢語大詞典》:羁使(羈使)
亦作“羇使”。 羁留在外的使臣。 唐 杜甫 《覆舟》诗之一:“羇使空斜影,龙宫閟积流。”
分類:羁留使臣
《漢語大詞典》:殷覜
亦作“ 殷眺 ”。 周 代诸侯定期派使臣朝见天子的礼制。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殷覜,谓一服朝之岁也……一服朝之岁,五服诸侯皆使卿以聘礼来见覜天子,天子以礼见之。”大戴礼记·朝事覜作“眺”。 孔广森 补注:“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时聘,小聘也。殷眺,大聘也。”
《漢語大詞典》:台遣使(臺遣使)
指朝廷使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南史,凡朝廷遣大臣督诸军於外,谓之行臺。自臺出师,谓之臺兵。或有自行臺被弹者,因仍故号,则自称朝廷为臺,如言向臺及臺遣使之类是也。”
分類:朝廷使臣
《漢語大詞典》:小会同(小會同)
谓王使卿大夫与来朝的诸侯使臣行会同之礼。周礼·春官·小祝:“凡外内小祭祀、小丧纪、小会同、小军旅,掌事焉。” 贾公彦 疏:“小会同,谓诸侯遣臣来,王使卿大夫与之行会同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