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引领(引領)
(1).伸颈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 景公 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通使 大夏 ,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宋 司马光 《张尚书葬祭文》:“引领松楸,悲何有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2).犹引退。汉书·元后传:“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 丁 傅 。” 颜师古 注:“引领,自引首领而退也。”后汉书·孔融传:“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
(3).带领。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雌鸡终日引领众鸭趁食。”《水浒传》第二回:“ 董将士 使箇人,将着书简,引领 高俅 逕到学士府内。” 郁达夫 《东梓关》:“忽而前番引领他进来的那位青年,手里拿了一盏煤油灯走进了房来。”
(4). 宋 金 商业行会的首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雇觅人力:“俱各有行老、引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同业商行的首领称为行头和引领。”
《漢語大詞典》:致辞(致辭)
亦作“ 致词 ”。
(1).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楚辞·九章·思美人》:“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 王逸 注:“思附鸿鴈达中情也。” 唐 杜甫 《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 鄴城 戍。” 唐 权德舆 《拜昭陵过咸阳墅》诗:“田夫竞致辞,乡耋争来前。”
(2).犹致语。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初致辞,羣臣皆起听,听辞毕,再拜。”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乐人 史金著 者,粗能属文,致词於帘陛之外。”参见“ 致语 ”。
(3).现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如:请主席致辞(词)。
《漢語大詞典》:致语(致語)
(1).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礼志十六:“ 元祐 三年,罢春宴,又罢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学士 苏軾 不进教坊致语故也。” 清 钱谦益 《寒夜闻姬人语戏作》诗:“渐喜花朝近生日,拟裁致语慰凄凉。” 钱曾 注:“ 杨慎 曰:‘ 宋 时御前内宴,翰苑撰致语……虽 欧 、 苏 、 曾 、 王 皆为之。’”
(2).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 致辞 ”。
(3).指 宋 元 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故老传闻, 罗氏 为《水滸传》一百回,各以妖异语引其首。 嘉靖 时, 郭武定 重刻其语,削其致语,独存本传。”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漢語大詞典》:公路
(1).古官名,掌管君主的路车。《诗·魏风·汾沮洳》:“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郑玄 笺:“公路,主君之軞车,庶子为之, 晋 赵盾 为軞车之族是也。” 孔颖达 疏:“公路与公行一也,以其主君路车,谓之公路。”参见“ 公行 ”。
(2).正道;正路。宋书·王华传:“陈损益曰:‘……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政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新唐书·崔祐甫传:“ 永泰 后,稍稍平定,而 元载 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剗塞公路,纲纪大坏。”
(3).城镇、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通行的平宽道路。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据说,是为了县长老爷,要叫我们造一条公路。” 茅盾 《过封锁线》:“他已经派人在山头了望,在公路旁哨探。”
《漢語大詞典》:作会(作會)
(1).举行会盟。礼记·檀弓下:“ 殷 人作誓而民始畔, 周 人作会而民始疑。” 郑玄 注:“会,谓盟也。”
(2).指各种聚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他又去富贵人家及乡村妇女,都约到庵中作会。”
《漢語大詞典》:商行
(1).商业同行组成的行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宋朝 自京都至州县城镇,同业的商业,都组织成‘商行’。”
(2).较大的商店。
《漢語大詞典》:行头(行頭)
(1).古代军队行列之长。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帅。”参见“ 行首 ”。
(2).封建社会中商肆、行会的首领。周礼·地官·肆长“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 唐 贾公彦 疏:“此肆长谓一肆立一长,使之检校一肆之事,若今行头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商行的首领叫‘行头’或‘行老’,行头有权规定本行商货的物价。”
(3).泛指头目。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京师有富人,欲得一行头,难其人。” 清 李渔 《慎鸾交·贿篾》:“自家非别,一个做篾片的行头是也。”
(4).犹头衔。《平山冷燕》第三回:“一日,有个 江西 故相的公子姓 晏 名 文物 ,以恩荫官来京,就选考了一个知府行头,在京守候。”
《漢語大詞典》:行首
(1).指军队的行列。或谓军队行列的领队。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 刘文淇 疏证:“此谓军之行列也。 惠栋 云:‘司马法曰:凡陈(阵)行惟疏。’ 沈钦韩 云:‘行首,即领队者也。’”一说为军队行列间的道路。见 杨伯峻 注。
(2).犹领班。旧五代史·梁书·寇彦卿传:“ 太祖 为元帅,补元帅府押牙,充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累奏授检校司徒,领 洺州 刺史。” 宋 曾巩 《再议经费》:“按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立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别立行首领之。”宋史·太祖纪一:“﹝ 太祖 ﹞ 广顺 初,补东西班行首,拜 滑州 副指挥。”
(3).行院(妓院)中的首领。 宋 元 时对上等妓女的称呼。后为名妓的泛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库迎煮:“其官私妓女,择为三等,上马先以顶冠花衫子襠裤,次择秀丽有名者,带珠翠朵玉冠儿,销金衫儿,裙儿,各执花斗鼓儿,或捧龙阮琴瑟,后十餘辈,著红大衣,带皂时髻,名之‘行首’。” 元 关汉卿 《谢天香》楔子:“如今新除来的大尹姓 钱 ,一应接官的都去了,止有妓女每不曾去。此处有个行首是 谢天香 ,他便管着这班门户人,须索和他説一声去。”《天雨花》第九回:“我是 天香院 中行首 贾秀鸞 。”
(4).犹行间。指文章的词句。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齐 王融 《谢竟陵王示法启》:“固已行首霜威,字端风厉,信可以糟滓五书,糠芬(按《全齐文》作“粃”)百氏。”
(5).指掌柜老板。《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他到任第一天,接见了六房官属以后,就吩咐要行首们都来拜见。”原注:“行首,商家的掌柜老板。”
《漢語大詞典》:书会(書會)
(1). 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 、 大都 (今 北京市 )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 郭沫若 《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 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
(2).乡村的学塾。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漢語大詞典》:行会(行會)
(1).会同发布。《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至完备,商议行会文字,差拨弓兵,其行劫盗徒已走百里有餘。”
(2).犹聚会,集会。 袁潮 《李家沟反维持记》二:“看到村西土岗上的一群人,象蚂蚁行会似的忙来忙去。”
旧时城市中同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的联合组织。
《漢語大詞典》:行规(行規)
旧时行会所制定的规章,由同行的人共同遵守。
《漢語大詞典》:牙首
行会基层组织的负责人。 廖献周 等《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第三次访问》:“由牙首向各工人收钱设筵,牙首是轮流担任的。”
《漢語大詞典》:呈头(呈頭)
(1).犹承当。呈,用同“ 承 ”。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痼疾长发,业贯将盈,努力呈头。”
(2). 清 代对行会头目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散儿行(散兒行)
宋 代钻珠子的行会组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团行:“钻珠子者名曰散儿行。”
《漢語大詞典》:小会同(小會同)
谓王使卿大夫与来朝的诸侯使臣行会同之礼。周礼·春官·小祝:“凡外内小祭祀、小丧纪、小会同、小军旅,掌事焉。” 贾公彦 疏:“小会同,谓诸侯遣臣来,王使卿大夫与之行会同之礼。”
《漢語大詞典》:开议(開議)
举行会议或谈判。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八章:“其有事则开议,人人皆有发言之权,从其多数而行之。”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自十月二十八日,开议於 上海 英 租界之市政厅, 廷芳 即声言曰:‘非 清 廷承认共和,不能开议。’”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已答应了,由律师指定日期开议。”
《漢語大詞典》:团行(團行)
宋 代行会组织。为便于官府敛派和防止同业竞争而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团行:“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