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國語辭典》:共相  拼音:gòng xiàng
物与物的共同特徵。
《国语辞典》:自相残害(自相残害)  拼音:zì xiāng cán hài
自己人或团体内部互相伤害。《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害。」《三国演义》第八八回:「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也作「自相残杀」。
《国语辞典》:自相惊扰(自相惊扰)  拼音:zì xiāng jīng rǎo
彼此互相惊吓,致使人人不安。如:「大家皆有义务制止不实的谣言,不应以讹传讹,自相惊扰。」
《国语辞典》:自相水火  拼音:zì xiāng shuǐ huǒ
自己人如水火般势不两立、不能相容。《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國語辭典》:自相残杀(自相殘殺)  拼音:zì xiāng cán shā
同一阵营的人互相杀害。《英烈传》第三回:「贼兵自相残杀,约折去大半。」也作「自相残害」。
《國語辭典》: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國語辭典》:自相鱼肉(自相魚肉)  拼音:zì xiāng yú ròu
手足或君臣等关系切近者互相残杀。《梁书。卷二九。高祖三王传。邵陵王纶传》:「若自相鱼肉,是代景行师,景便不劳兵力,坐致成效,丑徒闻此,何快如之。」《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况叔孙氏君臣自相鱼肉,鲁之不幸,实齐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