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八旗  拼音:bā qí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馀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馀为右翼。」
《国语辞典》:八旗都统(八旗都统)  拼音:bā qí dū tǒng
职官名。八旗统领的职称。入关前,称固山额真,入关后,改汉名为都统。蒙古、汉军,旗各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旗各二人,正二品,各掌户政及军政。
《漢語大詞典》:汉军八旗(漢軍八旗)
清 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原指 满洲 入关前已投降 满洲 或被俘从事兵役的 辽东 汉 人及其子孙。 努尔哈赤 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所以在一旗内有 满 、 汉 、 蒙古 等族人。 天聪 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 汉 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 汉 军。 崇德 二年(公元1637年) 皇太极 就降附的 汉 人组成 汉 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 汉 军八旗,与 满洲 八旗、 蒙古 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分類:八旗组织
《漢語大詞典》:八旗兵
清 代兵制。 努尔哈赤 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设一佐领,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都统,每都统为一旗。共设八旗。 皇太极 时,分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清 统一后,八旗兵分为京营与驻防两类。京营又分郎卫和兵卫。郎卫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中挑选,组成亲军,侍卫帝室,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则有由八旗都统直辖的骁骑营和由另置的总统或统领统率的前锋营、护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等。驻防兵分驻各省要冲地,分由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统率,为 清 王朝进行统治的骨干力量。 乾隆 时八旗兵佐领之数近二千人,兵额计二十余万人。参见“ 八旗制度 ”。
《國語辭典》:八旗制度  拼音:bā qí zhì dù
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
《國語辭典》:八旗制度  拼音:bā qí zhì dù
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
《國語辭典》:八旗子弟  拼音:bā qí zǐ dì
大陆地区比喻自恃地位优越,胡作非为又腐败无能的干部子弟。如:「离休的老干部可别把子女教成八旗子弟。」
《漢語大詞典》:禁旅八旗
清 代驻防京师的八旗兵。有领侍卫府(统辖亲军)、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又有 圆明园 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