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亡国(亡國)  拼音:wáng guó
国家灭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國語辭典》:亡国奴(亡國奴)  拼音:wáng guó nú
骂被异族征服的人民或不爱国家的人。
《漢語大詞典》:亡国虏(亡國虜)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侠女私奔》:“我是个公门将佐,休猜做亡国虏。”
《漢語大詞典》:亡国灭种(亡國滅種)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严复 《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於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於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孙中山 《党员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当时革命党外面见到外国富强, 中国 衰弱,被人凌辱,内面又受 满清 专制,做人奴隶,几乎有亡国灭种之忧。”
《漢語大詞典》:亡国之器(亡國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於廷,所以为戒。” 高诱 注:“戒惧灭亡。”《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李善 注:“亡国之器,象箸玉杯。”
《漢語大詞典》:亡国之社(亡國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穀梁传·哀公四年》:“ 亳 社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其屋,亡国之社,不得达上也。”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社不得见於天……所以为戒。” 汉 蔡邕 独断:“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屋之掩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与天地絶也;面北向阴,示灭亡也。”
《漢語大詞典》:亡国之声(亡國之聲)
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此 师延 之所作,与 紂 为靡靡之乐也。及 武王 伐 紂 , 师延 东走,至於 濮水 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於 濮水 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孔子家语·辨乐解》:“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於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参见“ 亡国之音 ”。
分類:淫靡音乐
《國語辭典》:亡国之音(亡國之音)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1.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2.淫靡的音乐。《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
《國語辭典》:亡国之音(亡國之音)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1.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2.淫靡的音乐。《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
《漢語大詞典》:亡国大夫(亡國大夫)
礼记·射义:“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 孔颖达 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邹韬奋 《从心坎里》:“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