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驻在地(駐在地)
驻地。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七回:“常设会审委员会,于 俄 领事驻在地设置之。”
分類:驻地东藩
《國語辭典》:地分  拼音:dì fèn
1.分封的土地。即领地。《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儗,亡上下之分。」《北史。卷九六。宕昌传》:「姓别自为部落,酋师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
2.区域、地段。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这几日于山顶上观见中原地分,旺气非常,当有真命活世。」
3.地步、情况。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呀!我直挨到这地分,在野店荒村,被疾病缠身,举目也那无亲。」
《國語辭典》:行营(行營)  拼音:xíng yíng
1.出征时的军营或特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地方。北周。庚信 咏画屏风诗二五诗之一六:「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2.出兵、行军。《新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本纪》:「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
《國語辭典》:军所(軍所)  拼音:jūn suǒ
军营。《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
《漢語大詞典》:移节(移節)
(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 安徽 ,主 江 南试。”
(2).改换节奏。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3).改变气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 刘基 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漢語大詞典》:戍火
戍卒在驻地所燃之火。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千艘蹙浪, 兰津 之戍火宵明;万里惊尘, 梅岭 之人烟昼断。”
分類:戍卒驻地
《漢語大詞典》:旗门(旗門)
古代军队临时驻地树立旗帜表示的营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 三国 魏 曹操 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 唐 李华 《咏史》之四:“ 魏 闕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只见他旗门开处,跃驊騮,高叫道:‘谁敢来和咱鬭?’” 绍 剧《龙虎斗》第三五场:“御营内列开旗门山摇动,催马提鞭看分明。”
《漢語大詞典》:营所(營所)
军营;军队驻地。后汉书·种暠传:“ 桓帝 擢 暠 为度 辽 将军。 暠 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漢語大詞典》:铃辕(鈴轅)
长官的公署或临时驻地。 清 冯桂芬 《怀人·罗椒生太仆时视学皖江》诗:“午夜铃辕静读书,青毡风味似寒儒。”
《漢語大詞典》:别屯
谓军队原驻地以外设立的营盘。后汉书·郭躬传:“ 彭 在别屯而輒以法斩人, 固 奏 彭 专擅,请诛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 吕布 有别屯在 濮阳 西, 曹操 夜袭破之。”
《國語辭典》:开拔(開拔)  拼音:kāi bá
军队拔营离开原驻地,迁驻他处。
《漢語大詞典》:拔队(拔隊)
拉出队伍。指部队拔离驻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井崧生 所统游击队扎 茅津 , 毅 军恐两面受敌,乃拔队远遁。”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凡马、步、砲、工、輜等军,闻 中和门 外砲声,即由原驻地拔队,依左列命令进攻。”
《漢語大詞典》:游击军(游擊軍)
无固定驻地的军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今朕欲于两 淮 、沿 江 各令立一项游击军,以备不时调遣。”
《國語辭典》:开差(開差)  拼音:kāi chāi
1.辞去所担任的差事。如:「他最近才刚刚开差,准备自己创业。」
2.军队调防。如:「这批部队开差到沿海地方,加强海防的工作。」
《國語辭典》:接防  拼音:jiē fáng
接替防守任务。如:「原部队移师前线,上级将派另一支部队来接防。」《清史稿。卷四六一。依克唐阿列传》:「宋军南援旅、大,聂士成军接防,乃定夹攻之约。」